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5年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水阳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统考试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关于透镜的描述,错误的是() A.放大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B.学校里的监控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C.教室使用投影仪可以在屏幕上形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用手机拍人物照时,人和镜头的距离要大于镜头的二倍焦距 2、将一金属块(ρ金属>ρ水)浸没在装满水(ρ水=1.0×103kg/m3)的容器中,溢出水的质量为10克。若将其浸没在装满酒精的容器中(ρ酒精=0.8×103kg/m3),关于溢出酒精的质量(不考虑实验操作中其他因素影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定等于8克 B.可能大于8克 C.一定小于8克 D.可能小于8克 3、下列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A.日食和月食 B.用潜望镜观看海面上的船只 C.看到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弯折 D.平静的水面能形成岸上景物清晰的像 4、如图所示,表示晶体凝固图象的是() A. B. C. D. 5、甲、乙、丙三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盛满水,将质量相同的实心铜块、铁块、铝块分别投入甲、乙、丙中的水面下方之后,溢出水量最少的是()() A.甲杯 B.乙杯 C.丙杯 D.三杯一样多 6、古人的诗词、成语和俗语中有很多关于光现象的描述,下列描述与物理知识不对应的是 A.坐井观天,所见甚小———光的直线传播 B.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光的折射 C.镜中花,水中月———光的反射 D.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光的直线传播 7、如图所示,F1、F2是凸透镜的焦点,AB是放在凸透镜前的物体,A′B′是AB经凸透镜所成的像。下列四个图中,其中关于AB所的成像情况正确图是() A. B. C. D. 8、为了防止机动车的噪音对学校教学产生影响,交管部门应该选择如图所示的哪个交通标志牌安放在校园及附近路段更恰当 A.禁止鸣笛 B.限速 C.禁止停车 D.限重 9、如图是小明在探究甲、乙、丙三种物质质量与体积关系时作出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 A.ρ甲>ρ乙>ρ丙 B.ρ甲>ρ丙>ρ乙 C.ρ丙>ρ乙>ρ甲 D.ρ乙>ρ甲>ρ丙 10、下列仪器成放大虚像的是() A.照相机 B.潜望镜 C.投影仪 D.放大镜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11、如图所示,是一条鱼跃出水面,咬食荷花的画面,鱼在水中看到荷花,此时光从空气中斜射入____中,鱼要准确的咬到荷花,应该跃向看到的荷花所在的____位置(下方/上方/本身)。 12、2018年12月8日2时,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的探测之旅,月亮______光源(选填是或不是),农历十五,我们无论在天涯海角都能看到明月,是因为月球表面发生的是______发射,我们在地球上看不到月球背面,是因为光的______传播,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背面的预选区,玉兔二号巡视器与嫦娥四号分离驶抵月球表面,玉兔二号巡视器从地球到月球,它的质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3、一瓶矿泉水喝了一半,则剩下的水的密度______(选填:变大、变小、不变);纯水的密度是______kg/m3,其物理意义是______。 14、一位旅客从苏州去上海,可有三种不同的方式:第一种是乘坐普通客运汽车,平均速度为60km/h;第二种是乘坐高速公路客运汽车,平均速度为100km/h,以上两种方式中途不停站;第三种是乘坐火车,中途需在昆山停靠5min,平均速度为120km/h,所附的三种方式的里程、时刻表如右表所示。若这位旅客乘坐高速公路客运汽车,所用时间________;若这位乘客希望乘车的时间尽可能短,则应选择乘坐________。 普客快客火车里程()758072发车时刻8:20 10:30 14:308:45 11:00 14:459:00 9:20 9:43 15、如图所示:电源电压6V,R0=15Ω,当AB间接电压表,CD间接电流表,其电流表示数为______A;当AB间接电流表,CD间接电压表,其电流表示数______A,电压表示数______V。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16、小杰同学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不同介质发生折射时的一些规律,他将一束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发生折射的实验数据记录于下表: 实验序号12345入射角i10°20°30°40°50°折射角r7.9°15.4°21.5°26.3°33.5°(1)分析实验序号1(或2或3或4或5)中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得出初步结论是:光从空气斜射向水中,折射角_____入射角; (2)分析实验序号1与2与3与4与5中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变化关系,得出初步结论

永梅****33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