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5年广东省佛山南海区四校联考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测试试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1、小明步行的平均速度是1.2m/s,从家到学校要走15min,那么他上学要走的路程是 A.1080m B.108m C.18km D.0.3km 2、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80°,则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 A.40° B.50° C.80° D.100° 3、关于误差与错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读数时,多估读几位数字,可以减小误差 B.误差和错误一样,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C.只要测量认真仔细,工具精密,就不会有误差 D.测量时误差不可避免 4、如图所示,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属于熔化的是 A.壶口白气 B.湿手烘干 C.草叶露珠 D.冰雪消融 5、下列有关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低声细语”中的“低”指的是音调低 B.在部分路段禁止汽车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利用超声波可以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D.打雷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闪电比雷声先发生 6、放入密闭瓶子中的冰块全部熔化成水后,不变的是() A.体积 B.质量 C.密度 D.状态 7、下列对身边物理量估测的数据,你认为符合实际的是() A.两个鸡蛋质量大约1kg B.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8cm C.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9℃ D.成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8、图所示是一种测定油箱内油量的装置,其中R是滑动变阻器的电阻片。当油量减少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上移动,则电路中() A.总电阻增大,电流减小 B.总电阻增大,电流增大 C.总电阻减小,电流增大 D.总电阻减小,电流减小 9、“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青睐。下列对古诗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白云千载空悠悠”,云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B.“窗含西岭千秋雪”,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C.“日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D.“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10、下列关于声音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物体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有声音产生,就一定有物体在振动 C.振动停止以后,声音要慢慢消失 D.只要我们对着高墙喊话,就一定能听到回声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11、小明乘坐观光电梯下降的过程中,他看到对面的楼房在上升,是以_____做为参照物;若以地面做为参照物,小明是_____的(填“运动”或“静止”);若电梯在10s内从八层下降到一层,且每层楼高度为3m,则电梯的平均速度为_____m/s. 12、如图所示,一密闭激光发射器从水槽侧壁射出一束激光,激光沿直线射到空水槽底部O点,形成一个光斑.向水槽中缓慢注入水,当水面与M点相平时,水槽底部光斑移动到O点的______(选填“左”或“右”或“仍在O点”)侧.继续沿水槽壁缓慢注水,当水面与N点相平时,水槽底部光斑移动到O点的________(选填“左”或“右”或“仍在O点”)侧. 13、某同学站在竖直的穿衣镜前4m处,若以0.5m/s的速度向镜移动2s,人与镜中的像的距离为_________,此时像的大小与原来相比_____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4、秋高气爽,落叶缤纷,我们从各个角度看到落叶,是因为光在树叶上发生了________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湖面上方的落叶在下落过程中,其在湖中所成像是__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 15、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m/s,体积为1m3的冰块全部熔化成水后,水的质量是______kg()。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16、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声现象时,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不敲击音叉,使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观察现象; ②轻敲音叉,使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观察现象; ③用力敲击音叉,使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观察现象. (1)由①②对比可以说明:物体的_____产生声音. (2)由②③对比可以说明:声音的_____与物体的振幅有关. 17、为了通过实验证明: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时,物距越大,通过凸透镜成在光屏上的清晰像的长度越短。实验室备有如下器材:光具座(带刻度)、凸透镜(焦距为10cm)、蜡烛(包括火柴)、光屏。请完成下列问题: (1)需要补充的实验器材是___________。 (2)将下列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将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凸透镜两侧,调整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使三者在___________。 ②将蜡烛移动到距离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某处,测量出物距,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烛

永梅****33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