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5年广东省揭阳揭西县联考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一江春水向东流 B.心潮澎湃 C.海水奔腾 D.流星似箭 2、当你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用右手写字,且正在往右移动笔时,镜中的像正在 A.用右手写字,往左边移动笔 B.用右手写字,往右边移动笔 C.用左手写字,往左边移动笔 D.用左手写字,往右边移动笔 3、关于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B.物体的体积越大,密度越小 C.同种物质的密度与质量、体积都有关 D.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 4、对由于衣物没有放平引起的洗衣机振动而产生的噪声,最合理的处理方法是 A.在声源处减弱,放平衣物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关上门窗 C.在人耳处减弱,塞上耳塞 D.在洗衣机内加更多的水 5、下列设备中,利用紫外线工作的是() A.感应水龙头 B.验钞机 C.电视遥控器 D.非接触温度计 6、下面是我们学习过的一些物理量的单位,其中错误的是() A.光年是时间的单位 B.赫兹是声音频率的单位 C.纳米是长度的单位 D.分贝是表示声音强度等级的单位 7、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方向运动小车的图象,由图象可知 A.甲、乙两车在整个过程中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经过5秒钟,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的大 C.经过30秒钟,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相等 D.经过10秒钟,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相等 8、在如图所示的眼睛成像及矫正的示意图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是近视眼,乙图为其矫正图 B.甲图是远视眼,丙图为其矫正图 C.甲图是远视眼,乙图为其矫正图 D.甲图是近视眼,丙图为其矫正图 9、已知,一个瓶子最多能盛1kg的水,则可用该瓶子盛的液体是 A.酒精 B.汽油 C.植物油 D.水银 10、我们学过的许多成语包含了声现象,如:①掩耳盗铃、②低声细语、③隔墙有耳、④悦耳动听、⑤震耳欲聋;这些成语中描述同一声音特征的是() A.①② B.②⑤ C.③④ D.③⑤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11、如图所示是现在家庭常用的电子式电能表表盘。表图上“”表示每用电指示灯闪烁3200次。小明将某家用电器单独接在该电能表上正常工作需要6min,电能表指示灯闪烁了320次。该家用电器的额定功率是_____________W,这个家用电器可能是_____________(选填“电热水壶”、“台灯”或“电视机”)。 12、如图所示,早晨的太阳光与水平方向成30°角射到一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经镜面反射后,反射角为______,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早晨到中午,反射角将______(增大/不变/减小)。 13、一块体积为300cm3的冰,全部熔化成水,水的体积为______cm3(ρ冰=0.9×103kg/m3,ρ水=1.0×103kg/m3)。 14、甲、乙两物体,它们的体积之比为1:2,质量之比是2:3,则它们的密度之比为_____;如果把甲物体截去一半,乙截去,则它们剩余部分的质量之比为_____,密度之比为_____. 15、声是由物体的_________产生的,乐音和噪声会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不同的影响,描述乐音的三个特征是_________,从声音的产生、传播、接收来看,控制噪声应着眼于________三个环节。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16、小明和小红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小明将一把木质刻度尺的一端支于水平地面上,观察尺在地面上形成的影子,不断调节刻度尺,使其在地面上的影子________,这时尺的方向就与太阳光的方向平行。小明保持尺不动,小红将光屏A和凸透镜L按如图所示的方式均垂直于刻度尺摆放,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 (2)实验前应点燃蜡烛,观察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是否在同一高度上,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 (3)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相对位置如图甲所示时,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则像是倒立、____的实像。 (4)实验中,不但虚像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实像也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如图乙所示,在(3)的基础上,拿掉光屏,用肉眼在________(选填“A”、“B”或“C”)位置沿图示方向能看到这个实像。 (5)在(3)的基础上,当光屏略微向右移动时,光屏上的像将会模糊,如果蜡烛与凸透镜不动,那么,在凸透镜前放置___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才可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这其实就是__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原理。 (6)下表是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和观察的结果 次数物距u/cm成像情况像距15

Wi****m7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