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5年新疆阿克苏第一师第二中学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中预测试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1、如图所示,户外温泉是人们喜爱的一种休闲方式。下列有关冬季户外温泉的一些描述正确的是() A.温泉池上方的大量“白气”是泉水吸收热量汽化形成的 B.人们在温泉池岸上看到池底的小石头涉及光发生了折射 C.人们在温泉池岸上看到池面的白云的倒影涉及光发生了折射 D.温泉池边树枝上的“白霜”是水蒸气遇冷放出热量凝固形成的 2、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铅笔在水面处“折断” B.人在阳光下形成影子 C.放大镜把字放大 D.豹子在水中形成倒影 3、如图所示,用铝壶在天然气灶上烧水的过程中() A.水的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大 B.烧水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 C.铝的比热容比水小,铝的吸热能力比水强 D.天然气燃烧越充分,热值越大 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只要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 B.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止鸣笛,这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 C.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机械,这是利用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性质 D.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5、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射入O处光学仪器后聚于主光轴的S点,取走光学元件后,光线会聚于P点,则该镜一定是() A.凹透镜 B.凸透镜 C.凸面镜 D.平面镜 6、当你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用右手写字,且正在往右移动笔时,镜中的像正在 A.用右手写字,往左边移动笔 B.用右手写字,往右边移动笔 C.用左手写字,往左边移动笔 D.用左手写字,往右边移动笔 7、“万物生长靠太阳”,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物理学研究表明,不透明物体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由此可以推测,不利于绿色植物生长的光是() A.红光 B.黄光 C.蓝光 D.绿光 8、对密度定义式的下列几种理解中,正确的是() A.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B.密度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C.密度与物体的体积成正比 D.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9、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水中塔 B.水面“折”枝 C.镜中花 D.手影 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将烛焰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凸透镜后20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该烛焰等大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当物距是30cm时,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像 C.该凸透镜的焦距大于20cm D.遮住凸透镜的一小部分,光屏上不能成完整的像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11、小明刚学完电能表,想利用电能表来测量用电器的功率。 (1)小明观察到电能表上有一个参数“2500R/kW·h”,它表示的含义是______; (2)小明只把一盏节能灯接入电路中,并让其工作,过了半小时后发现电能表的示数竞然没变,于是小明认为电能表可能坏了。你认为还有其它可能的原因是什么?______ (3)小明有一根电热棒,该电热棒的铭牌为“220V1800W”,其额定功率为______W,小明打算测一测电热棒在用电高峰期吋的实际电功率,于是单独使用该电热棒,发现电能表的表盘转100圈用了96秒,这段时间内电热棒消耗的电能是______J,根据公式______,电热棒的实际功率为______。 12、夏天汽车开了空调后,前挡风玻璃的表面有时会出现“水雾”,水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后形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此过程中水蒸气要_____热。 13、如图小龙站在地铁站台,他透过玻璃板制成的屏蔽门,可以看到车道另一侧竖直墙壁上的广告牌和自己在玻璃屏蔽门后面的像。他根据该现象设计了在站台上粗测屏蔽门到广告牌之间距离d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请完成相关内容: (1)小龙相对于玻璃屏蔽门前后移动直到观察到_____的_____(填“虚”或“实”)像落在_____上; (2)记下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量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距离。这个距离就是玻璃屏蔽门到广告牌之间的距离d,物理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百米赛跑时,某同学前40m做加速运动,后60m做匀速运动,通过终点时的速度为6m/s,测验成绩是15s.他经过中点(50m处)时的速度是___________m/s,前40m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m/s. 15、如下图甲所示温度计示数是:___℃,如图乙所示秒表的读数为____s;如图丙所示木块的长度为____cm。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16、下面是玲玲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玲玲将蜡烛、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

雨巷****怡轩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