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5年江苏省苏州市葛江中学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1、关于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其实验探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体距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B.将蜡烛靠近玻璃板的同时像也将靠近玻璃板 C.做多次实验是为了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 D.使用光屏是为了探究平面镜所成像的虚实 2、对下列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错误的是() A.小狗在照镜子,镜子发生的是镜面反射 B.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平整,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D.我们能够看见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仍按原来方向传播 B.光将向斜上方偏转 C.在光屏上呈现各种色光 D.光屏上只呈现红、绿、蓝三种色光 4、下列光学仪器中,利用了凸透镜成“缩小、倒立的实像”这条规律的是() A.照相机 B.投影仪 C.放大镜 D.平面镜 5、甲、乙两辆汽车通过的路程之比是6∶5,运动的时间之比是4∶3,则两车运动速度之比是() A.5∶2 B.10∶9 C.8∶5 D.9∶10 6、小丽在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实验中,得出a、b、c三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结果中正确的是() A.当质量相同时,a物质的体积最小 B.当体积相同时,a物质的质量最小 C.b物质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 D.a物质的密度是c物质密度的2倍 7、下列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小孔成像 B.立竿见影 C.海市蜃楼 D.水中倒影 8、“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电视节目深受观众的青睐,对下列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进行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淞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在日出后逐渐消失是升华现象 D.“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9、下列测量中采用了比较合理的方法是 A.测量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先测出200页同样纸厚,然后除以200 B.测兵乓球的直径时,直接测量就可以了 C.测量地图上铁路线长度时,用一根有弹性的棉线和曲线重合来测量 D.测数学书中一张纸的厚度时,先测出200页同样纸厚,然后除以100 10、冬天房顶上的积雪没有融化,但会逐渐减少,是因为积雪发生了() A.蒸发现象 B.升华现象 C.凝华现象 D.凝固现象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11、完成下列各小题: (1)在图甲中所示是温度计测得的温度,该温度值是_____; (2)在图乙中物体的长度为_____cm; (3)在图丙中,根据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在虚线框内应填入_____透镜。 12、每年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今年“爱眼日”的主题是“‘目’浴阳光,预防近视”近视眼的成像示意图是如图的________图,应该佩戴由________透镜制成的眼镜来矫正. 13、汽车在转向前,司机会拨动方向盘旁边的横杆,汽车同侧的前后两个转向灯就会同时闪亮、同时熄灭,司机所拨动的这根横杆就相当于电路中的_________;当某一个灯坏了不亮时另一个还能发光,这两个转向灯在电路中的连接方式为_________。 14、如图所示,小明将一枚硬币放在碗的底部,眼睛在A处恰好看不到它,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到某一位置,小明在A处也能看到硬币的________(填“实”或“虚”)像,这是光的_______现象。 15、酒精的密度为0.8×103kg/m3,等于______g/cm3,0.4kg的酒精的体积为______cm3,一只杯子最多能盛质量为0.4kg的水,它一定_____(选填“能”或“不能”)盛下0.4kg的酒精。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16、小明测量一个塑料块(密度小于水)的密度,他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______处,发现指针静止时如图甲所示,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平衡。 (2)用调好的天平测量塑料块的质量,当天平重新平衡时,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所测塑料块的质量为______g。 (3)因塑料块的密度小于水,小明在塑料块下方悬挂了一铁块,按照图丙所示的顺序,测出了塑料块的体积,则塑料块的密度是______kg/m3。 (4)分析以上步骤,你认为小明在测体积时的操作顺序会引起密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17、某同学在实验室里,探究冰熔化和水沸腾时温度随时

一吃****新冬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