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5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经典模拟试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1、小明同学阅读了如表后,归纳了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相同 B.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 C.固体物质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物质的密度大 D.相同质量的实心铜块和铝块,铜块的体积较小 2、在广场上,跳舞的人伴随着音箱中传出的音乐翩翩起舞,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 A.音乐是由音箱中的发声体振动产生的 B.音乐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中的 C.广场舞的音乐声太大对于周围居民可能就是噪声 D.为了不影响周围居民的休息需要把音调调低一些 3、学习长度测量时,不仅要练习使用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同时还必须练习利用目测估计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下面是同学们开始练习阶段时一些物体长度的估测值,其中正确的是: A.普通宿舍房间门的高度一般都是 B.同学们大拇指甲的宽度大约是 C.一支新铅笔长度大约为 D.26型电动车车轮的直径大约是 4、下面四幅图片选自我们的物理课本,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图是一束光在密度不均匀糖水中的径迹,说明光在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B.乙图是潜望镜的光路图,潜望镜利用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C.丙图是平面镜成虚像的光路图,平面镜成的虚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 D.丁图是小猫叉鱼的图片,小猫看到的鱼比实际位置浅一些 5、保暖内衣比较暖和,主要是由它的制作材料的 A.观赏性好 B.弹性好 C.导热性能差 D.密度小 6、如图所示,从长方体水槽右侧某一高度斜射一束激光,在水槽底部产生一个光斑O,下列操作可使光斑O向左移动的是() A.保持水面高度和射入角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 B.保持激光笔位置和射入角度不变,缓缓放出一些水 C.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的入射角减小 D.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入射光线绕入射点逆时针转动 7、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前句描述的运动物体和后一句的参照物分别是 A.青山青山 B.竹排青山 C.竹排竹排 D.青山竹排 8、2018年快放寒假时,古丈县下了十年来最大的一场雪,家住高望界林场的小刚在回家的路上堆起了一个很大的“雪人”;过完年后,小刚再次经过这里时发现“雪人”还在,但是已经变小了,请你帮助小刚分析:“雪人”变小跟下列哪种物态变化有关() A.熔化 B.凝固 C.升华 D.凝华 9、下列有关光的现象中,正确的说法是() A.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这里蕴含着光的反射现象 B.汽车在夜间行驶时,应打开驾驶室里的电灯 C.人在照镜子时,总是靠近镜子去看,其原因是靠近时,平面镜所成的像会变大 D.在暗室里,为了能从镜子中看清自己的脸部,应把手电筒正对镜子照射 10、海边的渔民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风和日丽,平静的海面上出现一把一把小小的“降落伞”---水母,它们在近海处悠闲自得地升降、漂游,忽然水母像受到什么命令似的,纷纷离开海岸,游向大海深处。不一会儿,狂风呼啸,波涛汹涌,风暴便来临了。以下解释最有可能的是() A.水母接收到了次声波 B.水母接收到了大海的召唤 C.水母感受到了温度的突然变化 D.水母接收到了人说话的声音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11、甲、乙两物体体积相同,甲物体的质量比乙物体的质量大,则密度较大的物体是______物体;丙、丁两物体的质量相同,丙物体的体积比丁物体的体积大,则密度较大的物体是______物体。 12、夏天,教室外蝉(知了)的叫声让上课的同学们心烦意乱,蝉声是靠蝉腹部下方一层薄薄的发音膜_________引起的;为了不影响听课,窗边的同学关上了窗户,这是通过_______________的方式减弱噪声;为了让同学们听得更清楚,老师也提高了讲课的嗓门声,增大了声音的__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3、纸的着火点约183℃,酒精灯火焰温度约500℃。如图所示,用纸锅装些水。若将纸锅放到酒精灯上加热,水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沸腾,纸锅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燃烧。 14、2020年5月7日,我国首次开展太空3D打印试验,成功打印出两个样件。3D打印技术就是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打印材料的粉末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然后冷却成型。 15、如图所示,小玲手持一个焦距为15厘米的凸透镜,则此时透镜离她左眼的距离______15厘米(选填大于、等于、小于),我们通过透镜看到小玲的“眼睛”其实是一个放大的正立的______像(选填:实、虚)。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1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小刚选用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 (1

小琛****82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