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5年河南省平顶山物理八上期中达标测试试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1、如图甲所示为“水的密度在0~10°C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为北方冬天湖水温度分布示意图,根据图象及水的其他性质,下列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A.水在0~4°C范围内,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 B.乙图中从A到E,湖水的温度逐渐降低 C.水在4°C时密度最小 D.4°C以上的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 2、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手影 B.水面上“折断”的筷子 C.“后视镜”中的景物 D.树在水中的倒影 3、你认为下列数据中最接近事实的是 A.某同学正常体温是27℃ B.成年人的大拇指指甲宽约为1dm C.成年人的正常步行速度约为5km/h D.健康人的脉搏,1s跳动75次左右 4、下列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初中学生步行的速度一般约为5m/s B.学生课桌的高度大约是1.5m左右 C.中学生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10s D.学生考试用的2B铅笔的长约为18cm 5、下列实验(如图)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A.皮碗对吸后很难分开 B.瓶吞鸡蛋 C.纸托水杯 D.橡皮膜凸出 6、下列数据中,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人的心跳频率大约为1.2Hz B.正常洗澡水的温度大约为60℃ C.人的正常体温为35℃ D.让人感觉舒适的环境声强级为90dB-100dB 7、用量杯盛某种液体,测得液体与量杯的总质量m和液体的体积V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液体的体积是75cm3时,液体的质量是100g B.图象可知液体的质量和体积不成正比 C.由图象可知液体的密度随体积的增大而减小 D.此液体的密度是0.8g/cm3 8、下表是小阳在实验室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时记录的实验数据,关于该实验及表中数据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时间/min0124568910温度/°C909294989999999999A.该实验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反映水吸收热量的多少 B.如果水面上方的大气压减小,水的沸点将会降低 C.小阳测得水的沸点是99C D.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升高 9、十四个无声世界的孩子在中央电视台《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用一个“啊”字唱出了“整个春天”.如图是嘉宾和孩子用手指放在对方的喉结附近正在相互感知发出“啊”的情景.用这种方式让听不到声音的孩子感知到发出“啊”,这是利用了 A.声咅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C.固体传声比气体快 D.声音的音色可以用手感觉 10、为了保护嗓子,同时让同学们听得更清楚,老师们利用扩音器(俗称小蜜蜂)进行授课,如图所示。关于扩音器的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提高声音的音调 B.改变声音的音色 C.增大声音的响度 D.改变声音的传播速度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11、如图用刻度尺测量一物体的宽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物体的宽度是_____cm. 12、测量某液体密度时,小明用的方法是:先称出空烧杯的质量m1,再向烧杯内倒入适量的液体,称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2,再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测出液体的体积V;小华用的方法是:先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再向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液体后,称出烧杯和杯内剩余液体的质量m2,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小明测出的该液体的密度是ρ=__________,小华测出的该液体的密度是ρ=_________。你认为__________(选填“小明”或“小华”)用的方法测出的液体密度有误差,理由是__________。 13、如图所示为用手捏气球的情形,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改变用力的方向和左右部位,可以发现力的作用效果,不仅与力的大小有关,同时也与力的______和______有关。 14、晚会上,优美的琴声是由琴弦________产生的;我们能很容易辨别出二重唱的男声和女声,是因为他们的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 15、我国古代科学名著《梦溪笔谈》中写道:行军宿营,士兵们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地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________也能传声,并且比空气传声的速度________,所以枕着箭筒睡在地上,就能及早听到远方的马蹄声.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16、“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如图所示,在竖立的茶色玻璃板下方放置一把刻度尺,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B分别竖立于玻璃板两侧,以蜡烛A为成像物体. (1)用茶色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点燃蜡烛A,从A一侧观察蜡烛B,缓慢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_____

高格****gu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