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5年黑龙江省东方红林业局中学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统考模拟试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一大石块的密度为2.7×103千克/米3,将大石块砸成3小块后,每小块的密度为() A.0.9×103千克/米3 B.2.7×103千克/米3 C.8.1×103千克/米3 D.以上都不对 2、关于机械运动的概念,下列说法是错误的是() A.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的 B.所谓参照物就是我们假设不动的物体,以它作为参考研究其它物体运动情况 C.研究物体运动,选择地面做参照物最适宜,因为地面是真正不动的物体 D.选取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可以是不同的 3、为打造名副其实的“山水宜居之城”,近年来常熟城市建设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城区汽车禁止鸣笛,主干道路面铺设沥青,住宅区道路两旁种植绿化、安装隔音板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 A.绿化居住环境 B.缓解“热岛效应” C.降低噪声污染 D.减少大气污染 4、如图,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现象表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该现象表明空气能传播声音 C.该现象表明声能传递能量 D.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挂在左边音叉旁的泡沫塑料球也会弹起 5、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A.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 B.倒车雷达 C.超声波清洗机 D.真空罩中的闹钟 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隔墙有耳”,从另一个侧面证明固体能传声 B.在街头设置噪声检测仪,可有效阻断噪声的传播 C.不振动的物体也能发出声音 D.用超声波除人体结石,是应用了声波能传递信息 7、《红楼梦》中关于王熙凤的出场有这样的描写:一语未完,只听后院中有笑语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一屋子的人除了黛玉,闻其声就知来者是谁.这是通过声音辨人,利用了不同人的声音有不同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速度 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超声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 B.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音色来辨别 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温度无关 9、下列现象中说法正确的是() A.壶口附近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B.冬天河水结冰是凝华现象 C.夏天的清晨,蜻蜓身上的露珠是液化现象 D.用铁水浇铸车轮是熔化现象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登月舱从地球到月球,质量变小 B.1kg铁比1kg棉花的质量大 C.把钢棒轧成一张薄钢板,形状发生了变化,但质量不变 D.一杯水凝固成冰后,质量变大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11、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冰的熔化特点的装置,该装置的优点是试管均匀受热,且冰的温度升高较_________(选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在第4min分钟末,试管里的冰处于____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熔化过程用了_______min,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_。 12、如图所示是家庭装修中常用的“水钻”,它在给墙壁钻孔时,钻头与墙壁间摩擦,使钻头的温度升高,工人向钻头注水使其降温,可以看到钻头周围有“白气”产生,这是水蒸气发生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水在_____℃时密度最大。 13、如图所示,观光电梯里,乘客随电梯竖直上升的过程中,可透过玻璃欣赏到楼外美丽的城市景色,此过程中,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_____(静止/向上运动/向下运动),以电梯为参照物,乘客_____(静止/向上运动/向下运动);以乘客为参照物,地面_____(静止/向上运动/向下运动)。 14、用干冰可以实施人工降雨。当干冰被撒播在高空的冷云层时,干冰会很快__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并从周围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使高空中部分水蒸气变成水珠或冰粒,它们下落时形成降雨。 15、我们看到红玫瑰的花瓣呈红色,是因为红玫瑰花瓣___________红光;在夜晚用蓝光照射一朵白玫瑰,我们看到它的花瓣是___________色;若夜晚用蓝光照射红玫瑰我们看到它的花瓣是___________色。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16、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器材白纸板、______、激光手电筒;猜想小雨猜想: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不在同一平面内;过程方法小明认为小雨的猜想不对,于是设计了如图实验,把纸板NOF向后折,在纸板上______(填“能”还是“不能”)看到反射光线,所以小明得出结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从而

猫巷****熙柔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