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5年安顺市西秀区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理论知识巅峰冲刺试卷含解析 第1题:单选题(本题1分) 某企业计划任务总工时6060,工时定额60,计划劳动生产率变动系数0.01,运用劳动定额法测定的企业人力资源需求量是()。 A.60 B.100 C.101 D.110 【正确答案】:B 【试题解析】: 运用劳动定额分析法计算人力资源需求的公式为:N=W/[Q×(1+R)]。其中,N表示生产岗位人员的需求量;W表示企业计划期内任务总量;Q表示企业的劳动定额标准;R表示计划期劳动生产率变动系数,R=R1+R2-R3。其中:R1表示企业技术进步引起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系数;R2表示经验积累导致的生产率提高系数;R3表示由于劳动者及某些因素引起的生产率降低系数。则该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为:6060/[60×(1+0.01)]=100(人)。 第2题:单选题(本题1分) 劳务派遣单位与接受单位双方所确立的权利义务关系,属于()。 A.实际劳动关系 B.劳动法律关系 C.形式劳动关系 D.民事法律关系 【正确答案】:D 【试题解析】: 劳务派遣中劳务派遣机构与用工单位对于被派遣劳动者两两之间的关系都是劳动关系。但是这两种劳动关系却都是不完整的劳动关系。前者,即劳务派遣机构与被派遣劳动者的关系属于有“关系”没劳动的形式劳动关系:后者,即用工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的关系属于有劳动没“关系”的实际劳动关系,因而都是不完整的劳动关系。但是,将二者结合起来观察,它们则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劳动关系,一种特殊的组合劳动关系。既然是劳动关系,其运行理所当然地适用劳动法的规范。两种不完整的劳动关系能够组合在一起的桥梁或纽带是劳务派遣机构与用工单位的劳务派遣协议。该协议规定劳务派遣机构与用工单位双方的权利义务,从而使劳务派遣机构与用工单位建立起民事法律关系。正是通过这种民事关系将不完整的形式劳动关系和实际劳动关系合并构成组合劳动关系。 第3题:单选题(本题1分) 劳动争议调解组织自收到调解申请的()内未达成调解协议,当事人可依法申请仲裁。 A.10日 B.15日 C.30日 D.60日 【正确答案】:B 【试题解析】: 调解委员会调解劳动争议,应当自受理调解申请之日起15日内结束。但是,双方当事人同意延期的可以延长。在规定及约定期限内未达成调解协议的,视为调解不成。 第4题:单选题(本题1分) 设定KPI指标和指标值时,一般不会选择()作为参考标杆。 A.国内收益最高的企业 B.居于国内领先地位的优秀企业 C.本行业领先的企业 D.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顶尖企业 【正确答案】:A 【试题解析】: 在KPI指标和指标值的设定上,可以选择的参考企业至少存在三种情况:一是本行业领先的最佳企业;二是居于国内领先地位最优企业;三是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顶尖企业。 第5题:单选题(本题1分) ()是指用人单位除了非全日制用工形式外无书面劳动合同或无有效书面劳动合同形成的劳动法律关系。 A.劳动关系 B.劳动法律关系 C.事实劳动关系 D.劳务关系 【正确答案】:C 【试题解析】: 事实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除了非全日制用工形式外无书面劳动合同或无有效书面劳动合同形成的劳动法律关系。 第6题:单选题(本题1分) 下列属于劳务关系客体的是()。 A.组织 B.法人 C.权利义务 D.智力成果 【正确答案】:D 【试题解析】: 劳务关系作为一种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与其他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一样,包括主体、内容和客体。1.主体。劳务关系的主体即享有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及各类组织,如个体经济组织、合伙、法人、政府、外国组织以及其他特殊组织。2.内容。劳务关系的内容即劳务关系当事人享有的权利和义务。3.客体。劳务关系的客体即主体权利义务所指向的事务,包括行为,也包括物、智力成果及其他体现具有物质或非物质利益性质的事务。劳务关系具有下述特征: 第7题:单选题(本题1分) 在面试实施的(),面试考官会进一步核对核心阶段所获得的信息。 A.结束阶段 B.导入阶段 C.提问阶段 D.确认阶段 【正确答案】:D 【试题解析】: 关系建立阶段——封闭式问题(预料);导入阶段——开放式问题(准备、熟悉);核心阶段——行为性问题(核心胜任力事例);确认阶段——开放式问题(确认核心信息);结束阶段——行为、开放(反问) 第8题:单选题(本题1分) ()是薪酬管理最基础的工作 A.薪酬预算 B.薪酬设计 C.薪酬支付 D.薪酬调整 【正确答案】:B 【试题解析】: 薪酬设计是薪酬管理最基础的工作。 第9题:单选题(本题1分) 让岗位上的员工定期地、有计划地流动,以提高知识技能,使之成为复合型人才。此项工作属于()。 A.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B.员工培训开发计划 C.人员配备计划 D.人员晋升

书錦****by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