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5年岳阳市临湘市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理论知识深度预测试题含解析 第1题:单选题(本题1分) ()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高水平的灵活性”,即随机应变的能力。 A.管理人员 B.管理者 C.领导者 D.策划人 【正确答案】:C 【试题解析】: 领导者在哪些方面有与众不同的特质呢研究的结果可以归纳为以下特质:①内驱力,即对成就的渴望,并且精力充沛;②自信心;③创造性;④领导动机,即领导他人和对他人施加权力影响的愿望;⑤领导者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高水平的灵活性"即随机应变的能力。 第2题:单选题(本题1分) 在下面的企业中,一般来说薪酬水平较高是的是() A.在行业中属于第一、第二的领导型企业 B.在行业中居于第三、第四的企业 C.行业中的三流、四流企业 D.小企业 【正确答案】:B 【试题解析】: 在行业中属于第一、第二的领导型企业,其薪酬水平不需要太高,往往倾向于中等水平。因为从薪酬的概念看,薪酬既包括工资、奖金、福利这些外在的报酬,还包括了职业发展、信息分享、参与决策、信任、工作兴趣等这些内在报酬。在行业中居于第三、第四的企业倾向于制定较高的薪酬水平。一方面,这种企业要想从第二梯队再提升到第一梯队往往很困难,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运用非常的手段取得突破,因而倾向于“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同时也有实力为高能力的员工支付高薪;另一方面,这些企业往往希望通过从一流企业或者说数一数二的那些领导型企业吸引非常出色的优秀人才来帮助它提升,所以就更有可能给出更高的薪酬。行业中的三流企业、四流企业或者说是小企业,往往缺乏实力或能力,其薪酬往往居于市场平均甚至是偏低的水平。 第3题:单选题(本题1分) 张某在B公司工作18个月(包括5个月试用期),后张某与B公司就变更劳动合同不能达成一致意见,B公司解除了与张某的劳动合同,解除劳动合同的前一年该公司的月平均工资为600元,张某的月平均工资为500元,B公司应向张某支付的经济补偿金为()元。 A.1000 B.1200 C.500 D.1800 【正确答案】:A 【试题解析】: 依据劳动法的规定,经当事人协商一致,劳动合同可以解除。由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6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按1年计算;不满6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这里所称的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 第4题:单选题(本题1分) 在中国传统道德中,所谓“礼之用,和为责”的意思是()。 A..礼法的运用,要把求得一团和气作为重点 B.道德的根本目的在于增进团结 C.讲文明礼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D.以礼待人,促进和谐相处 【正确答案】:A 第5题:单选题(本题1分) “经济人”假设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人天生懒惰 B.人需要精神鼓励 C.人缺乏理性 D.人以自我为中心 【正确答案】:B 【试题解析】: “经济人”又称“唯利人”“实利人”,认为人的行为是为了追求自身最大经济利益,该假说的主要内容包括:人天生懒惰,厌恶工作;一般人没有雄心大志,无进取心,不愿负责任;人生来以自我为中心;人是缺乏理性的,本质上不能自律;一般人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而工作,只有金钱和物质利益才能刺激他们努力工作。 第6题:单选题(本题1分) ()指出,人与事的不适应是绝对的,适应是相对的。 A.要素有用原理 B.能位对应原理 C.互补增值原理 D.动态适应原理 【正确答案】:D 【试题解析】: 人与事的不适应是绝对的,适应是相对的,从不适应到适应是在运动中实现的,随着事物的发展,适应又会变为不适应,只有不断调整人与事的关系才能达到重新适应,这是动态适应原理的体现。 第7题:单选题(本题1分) 按照()不同,可将市场分为商品市场、服务市场、技术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和信息市场。 A.买方的类型 B.卖方的类型 C.交换对象 D.活动范围和区域 【正确答案】:C 【试题解析】: 市场分类的标准和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按交换对象不同可分为商品市场、服务市场、技术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和信息市场等。 第8题:单选题(本题1分) 在计件工资制中,()规定着单位生产时间内完成合格产品数量的标准尺度。 A.计件的依据 B.计件工资制 C.劳动定额 D.劳动定额标准 【正确答案】:C 【试题解析】: 在计件工资制中,劳动定额规定着单位生产时间内完成合格产品数量的标准尺度,它是计件单价的依据之一,是实行计件工资制的关键。 第9题:单选题(本题1分) 广义的劳动法则是指()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一些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A.调整经济关系 B.调整行政关系 C.调整社会关系 D.调整

努力****晓骞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