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5年林西县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理论知识考前冲刺预测试卷(附答案及解析) 第1题:单选题(本题1分) 教师连续提问两个学生都不能回答某个问题,而第三个学生则对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解释。尽管他的回答并不完全正确,可是教师还是会认为第三个学生更加出色些。这种现象属于()。 A.首因效应 B.光环效应 C.投射效应 D.对比效应 【正确答案】:D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比效应的含义。 第2题:单选题(本题1分) 下列不属于对受训者情感结果的评价主要涉及的维度和指标的是()。 A.责任意识 B.创造性 C.主动性 D.沟通协调能力 【正确答案】:C 【试题解析】: 对受训者情感结果的评价主要涉及以下维度和指标:创造性、责任意识、学习成长、沟通协调能力。 第3题:单选题(本题1分) 当事人因主张有待确定的权利和义务所发生的争议属于() A.个别争议 B.集体争议 C.利益争议 D.权利争议 【正确答案】:C 第4题:单选题(本题1分) 制定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首先要采集相关数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要以随机抽样的方式收集数据 B.收集的数据要有可比性 C.应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规定进行 D.收集数据的范围是城镇企业 【正确答案】:A 【试题解析】: 信息采集主要通过抽样调查方法取得。 第5题:单选题(本题1分) 筛选简历时,应更多地关注()。 A.学习成绩 B.管理能力 C.主观内容 D.客观内容 【正确答案】:D 【试题解析】: 筛选简历的方法有:①分析简历结构,反映应聘者的组织和沟通能力;②审查简历的客观内容,注意力放在客观内容上,主要分为个人信息、受教育经历、工作经历和个人成绩四个方面;③判断是否符合岗位技术和经验要求,注意个人信息和受教育经历;④审查简历中的逻辑性;⑤对简历的整体印象。 第6题:单选题(本题1分) 考量“员工如何执行上级指令”的方法常用()。 A.特征性效标 B.行为特征效标 C.一般性效标 D.结果性效标 【正确答案】:B 【试题解析】: 其侧重点是考量“员工如何执行上级指令,如何工作的”,这类效标对人际接触和交往频繁的工作岗位尤其重要。 第7题:单选题(本题1分) 由于经营不景气,公司员工正处于放假状态。你计划陪伴家人外出小住几天,正准备起程时,公司接到一批订单,要求一线员工立即返岗恢复生产,这对处境艰难的公司来说十分重要,而你只是一位非一线的普通行政管理人员,听到这个消息,你会()。 A.取消外出计划,到公司上班 B.继续外出,但缩短外出时间 C.取消外出计划,随时服从安排 D.按休假期限,继续外出 【正确答案】:C 第8题:单选题(本题1分) 技能培训课程设计的主要目标是要解决()的问题。 A.会 B.知 C.创 D.悟 【正确答案】:A 【试题解析】: 技能培训——能力补充。其主要任务是对参训者所具有的能力加以补充。课程设计的主要目标是要解决“会”的问题。 第9题:单选题(本题1分) 职工一方当事人人数为()以上,有共同争议理由的劳动争议,称为集体争议。 A.1人 B.5人 C.10人 D.20人 【正确答案】:C 【试题解析】: 职工一方当事人人数为10人以上,有共同争议理由的劳动争议,称为集体争议。 第10题:单选题(本题1分) 新成立的单位应当自成立之日起()内办理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 A.15日 B.30日 C.60日 D.90日 【正确答案】:B 【试题解析】: 新成立的单位应当自成立之日起30日内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办理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并自登记之日起20日内持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审核文件,到受委托银行为本单位员工办理住房公积金账户设立手续。 第11题:单选题(本题1分) 下列关于人力资源预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企业职位空缺不可能完全通过内部供给解决 B.严格的户籍制度制约着企业外部人员的供给 C.人员供给预测包括内部供给预测和外部供给预测 D.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的满足应优先考虑外部人力资源供给 【正确答案】:D 【试题解析】: 企业人员供给包括内部供给和外部供给两种,其预测类型也包括两种:内部供给预测和外部供给预测。企业未来内部人力资源供给一般来说是企业人力资源供给的主要部分(除新建企业外)。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的满足,应优先考虑内部人力资源供给;企业职位空缺不可能完全通过内部供给解决,企业人员因各种主观和自然原因退出工作岗位是不可抗拒的规律,这必然需要企业从外部不断补充人员。按照招聘的规则,高层次人员应在全国范围内公开招聘,但由于户籍制度的严格限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人员,特别是高层次经营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的补充。 第12题:单选题(本题1分) 员工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A.生理性行为与生理性需要 B.社会性行为与社

俊英****22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