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5年石嘴山市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理论知识点睛提分卷完整版 第1题:单选题(本题1分) 我国制度公休时间为()天。 A.100 B.104 C.105 D.115 【正确答案】:D 【试题解析】: 制度公休时间是指法定的公休日和节假日。我国的法定休息日,全年共有104天,全民的节假日11天,我国制度公休时间为115天。 第2题:单选题(本题1分) 劳动法律、法规的基本特点是()。 A.体现国家意志 B.平等自愿 C.覆盖所有劳动关系 D.明确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权利义务 【正确答案】:A 【试题解析】: 劳动法律、法规由国家制定,体现国家意志,覆盖所有劳动关系,通常为调整劳动关系应当遵循的原则性规范和最低标准。其基本特点是体现国家意志。 第3题:单选题(本题1分) 以下关于工作态度考评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它是工作能力向业绩转换过程中的调节变量 B.通过对工作态度考评引导员工改善工作业绩 C.工作态度的考评既是过程考评,也是结果考评 D.态度类指标鼓励员工充分发挥现有工作能力 【正确答案】:C 【试题解析】: AB两项,工作态度是工作能力向工作业绩转换过程中的调节变量,通过对工作态度的考评引导员工改善工作业绩,是充分发挥员工工作能力,继而促使员工达成绩效目标的重要手段;C项,态度考评与能力考评的内容不同,一般情况下,对工作态度的考评往往采用过程考评的方式进行,而工作能力考评则可以是过程考评也可以是结果考评;D项,在绩效考评中,应加入工作态度类指标,以鼓励员工充分发挥现有的工作能力,最大限度地创造优异的工作业绩,并且通过日常工作态度考评,引导员工发挥工作热情,避免出工不出力的情况发生。 第4题:单选题(本题1分) 记述和保存员工在社会活动中的经历和德才表现等方面信息的管理是指() A.员工招聘记录 B.员工信息管理 C.员工档案管理 D.员工绩效管理 【正确答案】:B 【试题解析】: 员工信息管理是指记述和保存员工在社会活动中的经历和德才表现等方面信息的管理。员工信息以员工个人为单元,是个人经历、思想品德、业务能力等情况的真实记录,客观地反映了一个员工的真实情况。当企业按照一定的原则与方法,对员工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并由各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设专人统一保管时,就构成了员工信息管理。 第5题:单选题(本题1分) 薪点值中由部门的生产经营状况决定的部分称为()。 A.标准值 B.固定值 C.浮动值 D.基本值 【正确答案】:C 【试题解析】: 薪点薪酬值中的基值由企业的整体效益确定,浮动值由部门的生产经营状况决定。 第6题:单选题(本题1分) 一般情况,凡产量取决于个人努力程度的适宜采用() A.计时工资制 B.计件工资制 C.技能工资制 D.岗位工资制 【正确答案】:B 【试题解析】: 一般情况,凡产量取决于个人努力程度的适宜采用计件工资制。 第7题:单选题(本题1分) ()是指导致行为或事件的行为者本身可以控制的因素。 A.归因 B.内因 C.外因 D.知觉 【正确答案】:B 【试题解析】: 内因即内在原因,是指导致行为或事件的行为者本身可以控制的因素,包括行为者的人格、品质、情绪、心境、能力、需要和努力程度等。 第8题:单选题(本题1分) 选择关键评价要素,确定权重,并赋值,然后对每个岗位进行评价的岗位评价方法是()。 A.排列法 B.分值法 C.因素比较法 D.评分法 【正确答案】:D 【试题解析】: 岗位评价方法有:①排列法,包括简单排列法、选择排列法、成对比较法;②分类法,对所有岗位的评价是参照级别的定义套进合适的级别里面;③因素比较法,先选定岗位的主要影响因素,然后将工资额合理分解,使之与各个影响因素相匹配,最后再根据工资数额的多寡决定岗位的高低;④评分法,亦称点数法,首先选定主要影响因素,采用一定点数表示每一因素,然后按照预先规定的衡量标准,对现有岗位的各个因素逐一评比、估价,求得点数,经过加权求和,最后得到各个岗位的总点数。 第9题:单选题(本题1分) 激励是指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励本身又取决于员工的个人特点,其影响最大的是()。 A.价值观 B.需要层次 C.个性与感知 D.学习过程 【正确答案】:B 【试题解析】: 激励是指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励本身又取决于员工的需要层次、个性、感知、学习过程与价值观等个人特点。其中需要层次影响最大,员工在谋生、安全与稳定、友谊与温暖、尊重与荣誉、自为与自主以及实现自身潜能诸层次的需要方面,各有其独特的强度组合,需经企业调查摸底,具体分析,对症下药予以激发。 第10题:单选题(本题1分) 编制人力资源规划的核心与前提是()。 A.人员的需求预测 B.人员管理系统的设计 C.人员的供给预测 D.人员供求平衡和协调 【正确答案

书生****aa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