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5年蛟河市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理论知识预测试题含解析 第1题:单选题(本题1分) 为了提高笔试试题的系统性、全面性、科学性、有效性和正确性,必须根据企业人员的招聘规划编制技术类、管理类和技能操作类岗位的() A.《考试大纲》 B.《考试预测》 C.《考试指导》 D.《考试分析》 【正确答案】:A 【试题解析】: 设计《考试大纲》的基本思路是:在工作岗位分析或构建岗位胜任特征模型的基础上,并清晰界定各类岗位人员任职资格条件以及知识、能力素质标准的前提下,解决好通过笔试要检测应聘者哪些方面的知识,哪些方面能力素质的问题。所以,一般为了提高笔试试题的系统性、全面性、科学性、有效性和正确性,都会编写《考试大纲》。 第2题:单选题(本题1分) 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时,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延长期限不得超过()。 A.5日 B.10日 C.15日 D.20日 【正确答案】:C 【试题解析】: 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45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15日。 第3题:单选题(本题1分) 系数计分法同自然数计分法的根本区别在于自然数法是一次性获得测评的()。 A.相对数值 B.间接数值 C.绝对数值 D.直接数值 【正确答案】:C 【试题解析】: 系数计分法同自然数计分法的根本区别在于自然数法是一次性获得测评的绝对数值,而系数法获得的只是相对数值,还需要同指派给该要素的分值相乘,才能得到绝对数值,因此,也称为相乘法。 第4题:单选题(本题1分) 建设性评估是在培训过程中以()为目的的评估。 A.保留培训项目 B.改进培训方式 C.改进培训项目 D.激励培训对象 【正确答案】:C 【试题解析】: 建设性评估是指在培训过程中以改进培训项目为目的的评估,而不是以是否保留培训项目为目的。如果评估结论表明培训并不像培训者所期望的那样良好地运转,就可以对培训项目做出适当的调整,如改变培训的形式等。 第5题:单选题(本题1分) 制定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首先要采集相关数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要以随机抽样的方式收集数据 B.收集的数据要有可比性 C.应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规定进行 D.收集数据的范围是城镇企业 【正确答案】:A 【试题解析】: 信息采集主要通过抽样调查方法取得。数据资料的采集是制度建设的重要基础工作。为了保证统计调查的规范和统一,应按照《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调查和制定方法》以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与国家统计局制定的《企业在岗职工工资调查表》(劳社部函[1999]178号)的要求进行统计调查,职业(工种)按国家的职业分类大典和劳动力市场职业分类与代码确定,使收集的数据资料准确、真实、具有可比性。调查范围包括城市行政区域内的各行业所有城镇企业,采取等距抽样办法抽取企业。调查内容为上一年度企业中有关职业(工种)在岗职工全年工资收入及有关情况。调查时间为每年一次。 第6题:单选题(本题1分) 早期培训教学设计模型中最为简洁明确的一种模式是() A.加涅和布里格斯的教学设计程序 B.现代常用的教学设计程序 C.迪克和凯里的教学设计程序 D.肯普的教学设计程序 【正确答案】:D 【试题解析】: 肯普的教学设计程序是早期培训教学设计模型中最为简洁明确的一种模式,它主要强调三个基本问题:(1)学习什么,达到怎样的熟练程度;(2)教学程序、教材和人员如何组合,才能最佳地实现培训目标;(3)使用什么手段来评价学习结果。 第7题:单选题(本题1分) ()用于衡量受训者从培训中学到了什么,一般通过笔试来评估。 A.绩效成果 B.情感成果 C.认知成果 D.技能成果 【正确答案】:C 【试题解析】: 认知成果可用来衡量受训者对培训项目中强调的原理、事实、技术、程度或过程的熟悉程度,认知成果用于衡量受训者从培训中学到了什么,一般应用笔试来评估认知成果。 第8题:单选题(本题1分) (2018年5月)()不属于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定量方法。 A.灰色预测模型法 B.转换比率法 C.马尔可夫分析法 D.经验预测法 【正确答案】:D 【试题解析】: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定量方法包括转换比率法、人员比率法、趋势外推法、回归分析法、经济计量模型法、灰色预测模型法、生产模型法、马尔可夫分析法、定员定额分析法、计算机模拟法。 第9题:单选题(本题1分) ()是指劳动法的各项具体劳动法律制度的构成和相互关系。 A.劳动法的体系 B.劳动法的渊源 C.劳动法的原则 D.劳动法的内容 【正确答案】:A 【试题解析】: 劳动法的体系是指劳动法的各项具体劳动法律制度的构成和相互关系。我国劳动法的体系是根据劳动关系法律调整的特点和内容

小新****ou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