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5年贵州省黔东南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理论知识统考试题完整版 第1题:单选题(本题1分) 在岗位评价的方法中,()最适合能随时掌握较为详细的薪酬调查资料的企业采用。 A.排列法 B.分值法 C.因素比较法 D.评分法 【正确答案】:C 【试题解析】: ①评分法的优点包括能够量化,可以避免主观因素对评价工作的影响,可以根据情况对要素和权重进行调整,易于理解接受;适用于生产过程复杂、岗位类别数目多、对精度要求高的大中型企业。②因素比较法的优点是要素的确定富有弹性,适用范围广,比较简单易行;适用于能随时掌握较为详尽的市场薪酬调查资料的企业。③分类法的优点包括方法简单明了,易理解、接受,能避免出现明显的判断错误;适用于各岗位差别很明显的企业或公共部门和大企业的管理岗位。④排列法的优点为方法简单方便,易理解、操作,能够有较高的满意度;适用于规模较小、生产单一、岗位设置较少的企业。 第2题:单选题(本题1分) ()的薪酬结构有利于激励员工提高技术、能力。 A.以绩效为导向 B.以行为为导向 C.以工作为导向 D.以技能为导向 【正确答案】:D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以技能为导向的薪酬结构的优点。 第3题:单选题(本题1分) ()绩效面谈为下属提供了参与考评以及与上级主管进行交流的机会,特别是员工在受到挫折时,有助于减少或消除员工的不良情绪。 A.双向倾听式 B.综合式 C.解决问题式 D.单向劝 【正确答案】:A 【试题解析】: 双向傾听式绩效面谈为下属提供了一次参与考评以及与上级主管进行交流的机会。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在员工受到挫折时,有助于减少或消除员工的不良情绪。 第4题:单选题(本题1分)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宏观调控工资总量和水平,调节工资分配关系,指导工资增长,指导企业工资分配的办法、规定的总称叫()。 A.工资分配制度 B.工资指导线制度 C.工资调整制度 D.工资调控制度 【正确答案】:B 【试题解析】: 工资指导线制度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宏观调控工资总量和水平,调节工资分配关系,指导工资增长,指导企业工资分配的办法、规定的总称。其主要目的是调整、规范工资分配关系,逐步提高工资水平,保证所有的劳动者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实现社会公平。 第5题:单选题(本题1分) (2018年11月)工资水平对外具有竞争性的企业,其工资水平应比行业平均工资水平高()。 A.5% B.15% C.50% D.75% 【正确答案】:B 【试题解析】: 根据一些企业薪酬设计的经验,在一般情况下,为了使薪酬水平对外具有竞争性,企业员工的薪酬水平应该比行业的平均水平高15%,这样既不会使企业的负担过重,又可以达到吸引、激励和保留员工的目的。 第6题:单选题(本题1分) ()将评估结果反馈给主管部门,作为以后制定修订员工培训计划,以及进行培训需求分析的依据。 A.培训计划 B.培训实施 C.培训效果评估 D.培训需求分析 【正确答案】:C 【试题解析】: 员工培训效果评估是企业培训工作最后的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阶段。一个企业完整的员工培训体系包括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规划、项目与课程设计、教材与师资开发,培训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以及培训效果评估等环节,培训评估在现代培训管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贯穿于培训整个过程,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性作用。它是通过建立培训效果评估指标和标准体系,对员工培训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培训计划是否有效的实施等进行全面的检查、分析和评价,然后将评估结果反馈给主管部门,作为以后制订、修订员工培训计划以及进行培训需求分析的依据。 第7题:单选题(本题1分) ()是人力资源规划、人员招聘、员工薪酬等日常人事管理活动的重要前提和工具。 A.岗位调查 B.岗位评价 C.岗位分析 D.岗位分类分级 【正确答案】:C 【试题解析】: 工作岗位分析是人力资源规划、人员招聘、员工薪酬等l3常人事管理活动的重要前提和工具。 第8题:单选题(本题1分) 关于薪酬计划的制订方法中的从下而上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下”指员工 B.“上”指各级部门 C.实际、灵活,且可行性较高 D.易于控制总体的人工成本 【正确答案】:D 【试题解析】: 制订薪酬计划的方法包括从下而上法和从上而下法两种。其中,从下而上法中的“下”指员工,“上”指各级部门,以至企业整体。从下而上法比较实际、灵活,且可行性较高,但不易控制总体的人工成本。 第9题:单选题(本题1分) 编制人员需求计划时,计划期内员工的补充需要量等于()。 A.计划期人员总需要量减去报告期期末人员总数,加上计划期自然减员人数 B.计划期人员总需要量加上报告期期末人员总数,减去计划期自然减员人数 C.计划期自然减员人数加上计划期人员总需要量,减

听容****55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