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5年贵港市桂平市二级建造师考试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与实务点睛提分卷含解析 第1题:单选题(本题1分) 堤防堤身与地基两者的防渗与排水设施紧密结合,防渗体的顶部应高出设计水位()m以上。 A.0.5 B.1 C.1.5 D.2 【正确答案】:A 【试题解析】: 堤身与地基两者的防渗与排水设施紧密结合,防渗体的顶部应高出设计水位0.5m以上。 第2题:单选题(本题1分) 挖掘机、轮斗挖掘机或装载机挖装土(含渠道土方)自卸汽车运输定额,适用于Ⅲ类土。Ⅰ、Ⅱ类土人工、机械调整系数均取()。 A.0.61 B.0.71 C.0.81 D.0.91 【正确答案】:D 【试题解析】: 2021新教材P171页 (5)挖掘机、轮斗挖掘机或装载机挖装土(含渠道土方)自卸汽车运输定额,适用于ID类土。I、II类土人工、机械调整系数均取0.91,IV类土人工、机械调整系数均取1.09。 第3题:单选题(本题1分)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生产区内机动车辆行使道路最小转弯半径不得小于()m。 A.12 B.13 C.14 D.15 【正确答案】:D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施工道路及交通。施工生产区内机动车辆临时道路最小转变半径不得小于15m。 第4题:单选题(本题1分) 人工开挖临近设计高程时,应留出()的保护层暂不开挖。 A.0.1m B.0.2m C.0.3m D.0.2~0.3m 【正确答案】:D 【试题解析】: 2022/2021教材P76页知识点:土方人工开挖保护层厚度在不具备采用机械开挖的条件下或在机械设备不足的情况下,可采用人工开挖。处于河床或地下水以下的建筑物基础开挖,应特别注意做好排水工作。施工时,应先开挖排水沟,再分层下挖。临近设计髙程时,应留出0.2~0.3m的保护层暂不开挖,待上部结构施工时,再予以挖除。 第5题:单选题(本题1分) 某堤坝临水坡出现漏洞险情,漏洞口多而小,范围较大,此险情的抢护方法宜采用()。 A.立堵法 B.戗堤法 C.塞堵法 D.盖堵法 【正确答案】:B 【试题解析】: 当堤坝临水坡漏洞多而小,且范围较大时,在黏土料备料充足的情况下,可采用抛黏土填筑前戗或临水筑子堤的办法(即戗堤法)进行抢堵。 第6题:单选题(本题1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材料体积内被固体物质所充实的程度称为材料的(填充率) B.粉状或颗粒状材料在某堆积体积内,颗粒之间的空隙体积所占的比例称为材料的(孔隙率) C.表示材料吸湿性的大小的指标有(吸水率) D.土工特种材料有:土工模袋、土工网、土工包、土工格室 【正确答案】:D 【试题解析】: A错,材料体积内被固体物质所充实的程度称为材料的(密实度);B错,粉状或颗粒状材料在某堆积体积内,颗粒之间的空隙体积所占的比例称为材料的(空隙率);C错,表示材料吸湿性的大小的指标有(含水率); 第7题:单选题(本题1分) 缺陷责任期从()时间开始起算。 A.合同工程完工验收 B.竣工验收 C.提交竣工验收申请之日 D.通过竣工验收后30天 【正确答案】:A 【试题解析】: 缺陷责任期(工程质量保修期)从工程通过合同工程完工验收后开始计算。 第8题:单选题(本题1分) 根据《防洪法》,在蓄滞洪区内建造的房屋屋顶形式应当采用()。 A.平屋顶 B.坡屋顶 C.曲屋顶 D.尖屋顶 【正确答案】:A 【试题解析】: 防洪法关于蓄滞洪区内建设工程的规定,在蓄滞洪区内建造房屋应当采用平顶式结构。 第9题:单选题(本题1分) 安全生产管理三类人员在考核合格证书的每一个有效期内,应当至少参加一次由原发证机关组织的,不低于()学时的安全生产继续教育。 A.4 B.5 C.8 D.10 【正确答案】:C 【试题解析】: 安全生产管理三类人员在考核合格证书的每一个有效期内,应当至少参加一次由原发证机关组织、不低于8个学时的安全生产继续教育。 第10题:单选题(本题1分) 计算普通混凝土配合比时,集料的含水状态基准一般为()。 A.干燥状态 B.气干状态 C.饱和面干状态 D.湿润状态 【正确答案】:A 【试题解析】: 计算普通混凝土配合比时,一般以干燥状态的集料为基准,而大型水利工程常以饱和面干状态的集料为基准。 第11题:单选题(本题1分) 根据《水利工程建设程序管理暂行规定》(水建[1998]16号),水利工程质量由()负全面责任。 A.工程审批单位 B.主管部门 C.土建施工单位 D.项目法人 【正确答案】:D 【试题解析】: 2023教材P144 /2022教材P145水利工程质量由项目法人(建设单位)负全面责任。 第12题:单选题(本题1分) 测量误差的来源有多方面,其中水准尺误差属于()。 A.仪器误差 B.观测误差 C.人为误差 D.外界条件的影响

书錦****by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