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5年防城港市防城区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理论知识深度自测卷及答案 第1题:单选题(本题1分) 节约成为社会共识,说明倡导和厉行节约已经远远超越所谓的个人爱好,而是受到职业道德甚至法律制度的严格限定。这一观点所阐述的是“节约”的() A.时代表征性 B.价值差异性 C.社会制定性 D.法制强制性 【正确答案】:C 第2题:单选题(本题1分) 特征性效标考量员工是怎样一个人。其侧重点是()。 A.员工如何工作 B.个人特质 C.工作成效如何 D.员工如何完成工作 【正确答案】:B 【试题解析】: 特征性效标,即考量员工是怎样的一个人,侧重点是员工的个人特质。如忠诚性、可靠度、沟通能力、领导技巧等,是最常用来作为考评绩效的特征。 第3题:单选题(本题1分) 下面关于劳动生产率指标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与产品数量或产值成反比,与劳动消耗量成正比 B.劳动生产率指标可采用正指标和逆指标两种表示方法 C.产量表示法:劳产率=实际产品产量/实际消耗的劳动时间 D.时间表示法:劳产率=实际消耗的劳动时间/实际产品产量 【正确答案】:A 【试题解析】: 具体来说,劳动生产率指标可采用正指标和逆指标两种表示方法。1.产量表示法。它是用员工在单位劳动时间内所生产的合格产品的数量来表示劳动生产率,其公式是:劳动生产率=实际产品产量(或总产值、净产值)/实际消耗的劳动时间(工时或工日)采用产量表示法的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与产品产量成正比,在单位时间内,生产产品的数量或完成的产值越多,说明劳动生产率水平越高,反之则越低。2.时间表示法。它是用员工生产出的单位合格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来表示的劳动生产率,其公式是:劳动生产率=实际消耗的劳动时间(工时或工日)/实际产品产量(或总产值、净产值)采用时间表示法的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与消耗的劳动时间成反比,单位合格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越少,说明劳动生产率水平越高,反之则越低。总之,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与产品数量或产值成正比,与活劳动消耗量成反比。 第4题:单选题(本题1分) 企业工会(雇员)代表与企业(雇主)代表依法就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工资分配形式、工资收入水平等事项进行平等协商,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工资协议的行为是()。 A.工资集体协商 B.工资协议 C.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D.集体合同 【正确答案】:A 【试题解析】: 企业工会(雇员)代表与企业(雇主)代表依法就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工资分配形式、工资收入水平等事项进行平等协商,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工资协议的行为是工资集体协商。 第5题:单选题(本题1分) ()变动对工资率的反映程度称为劳动力供给弹性。A.劳动力需求量 B.劳动力需求增长量 C.劳动力供给量 D.劳动力供给增长 【正确答案】:C 第6题:单选题(本题1分) 仲裁时效的期限是()。 A.1个月 B.3个月 C.6个月 D.1年 【正确答案】:D 【试题解析】: 相关的法律法规文本规定。 第7题:单选题(本题1分) 工资集体协商时,协商双方在协商开始前()内,提供与工资集体协商有关的真实情况和资料。 A.5日 B.7日 C.10日 D.15日 【正确答案】:A 【试题解析】: 劳动关系双方的任何一方均可向对方提出工资集体协商的要求,其步骤如下:①提出方应事先向另一方提出书面的协商意向书,明确协商的时间、地点、内容等;另一方接到协商意向书后,应于20日内予以书面答复,并与提出方共同进行工资集体协商。②在不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协商双方有义务按照对方的要求,在协商开始前5日内,提供与工资集体协商有关的真实情况和资料。③协商形成的工资协议草案,应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讨论审议。④协商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后,由企业行政方制作正式工资协议文本,经双方首席代表签字盖章后成立。 第8题:单选题(本题1分) 下列关于企业外部培训师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以从大中专院校聘请教师 B.培训师对企业了解,降低了培训风险 C.培训成本比较低 D.有丰富实践经验,不易导致“纸上谈兵” 【正确答案】:A 【试题解析】: 外部聘请师资的优点 (1)选择范围大,可获取到高质量的培训教师资源。 (2)可带来许多全新的理念。 (3)对学员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4)可提高培训档次,引起企业各方面的重视。 (5)容易营造气氛,获得良好的培训效果。外部聘请师资的缺点 (1)企业与其之间缺乏了解,加大了培训风险。 (2)外部教师对企业以及学员缺乏了解,可能使培训适用性降低。 (3)学校教师可能会由于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导致培训只是“纸上谈兵”。 (4)外部聘请教师成本较高。 第9题:单选题(本题1分) ()是团队生存、改进和适应变化着的环境的能力。 A.团队成长 B.团队建设 C.

冬易****娘子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