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10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基本知识.docx / 文档详情
10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基本知识.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5
约4万字
约74页
0
61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0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基本知识.docx

10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基本知识.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6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0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基本知识

第一篇:10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基本知识职业卫生基本知识1职业性有害因素职业性有害因素包括: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如异常气象条件、生产性粉尘、噪声、电离辐射等);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如职业紧张、不良体位等);劳动环境的有害因素(自然环境、生产布局不合理等)。2职业病广义上的职业病是指生产性有害因素引起的疾病。《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所称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现行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是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安全监管总局、全国总工会于2013年12月23日发布,法定职业病共十大类132种。1、职业性尘肺病(13种)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6种);2、职业性皮肤病(9种);3、职业性眼病(3种);4、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4种);5、职业性化学中毒(60种);6、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7种);7、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8、职业性传染病(5种);9、职业性肿瘤(11种);10、其他职业病(3种)。3职业病发病的特点(1)病因有特异性,控制接触后可以控制或消除发病;(2)病因大多数可以检测,一般有接触水平关系;(3)不同的接触人群发病特征不同。(4)早期诊断,合理处理,预后较好。(5)大多数职业病,目前尚缺乏特效治疗,应积极保护人群健康的预防措施。4职业病的三级预防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是从根本消除或者控制职业性危害因素对人的作用和损害,即控制职业病危害源头。主要有:改进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使其符合我国工业企业网上设计标准;通过卫生工程和卫生技术措施,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达到国家卫生标准。第二级预防主要是定期进行职业性有害因素的监测。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第三级预防是指在发现健康损害或者患职业病以后,采取积极治疗和促进康复的措施,包括脱离接触、实施治疗、预防并发症、改善生活与生存质量等。5职业中毒职业中毒分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职业中毒。毒物一次性大量进入(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人体可引起急性中毒。长期接触毒物小剂量进入人体引起的中毒称为慢性中毒。介于两者之间,在较短时间内,有较大的剂量进入人体引起的中毒称为亚急性中毒。6急性职业中毒急救与治疗(1)现场急救处理立即将中毒患者脱离中毒环境,转移到上风向或空气新鲜的场所,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若中毒者衣服、皮肤被毒物污染,应及时脱去污染的衣服,并用清水彻底冲洗皮肤,遇水可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则先用干布擦去污染物再冲洗。现场急救冲洗时,冬天要注意保暖。现场处置时要注意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要及时呼叫急救中心将患者送医院急救治疗。(2)治疗原则a阻止毒物的继续吸收;b解毒排毒药物应用;c对症治疗。7铅及其化合物职业损害与控制铅为白色重属,金属铅质地较软,常温下可轧成铅皮、铅箔。铅加热400-500℃时,即有大量铅蒸气逸出,在空气中氧化并凝结为铅烟。在生产过程中,铅及其化合物主要以粉尘、烟和蒸气形式污染环境空气。铅及其化合物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吸收,呼吸道是主要吸收进入体内途径。铅经呼吸道吸收较迅速,吸入的氧化铅烟大约40%进入血液循环。进入血液中的铅90%与红细胞结合,其余在血浆中。人体内90%-95%的铅储存在骨内。铅接触机会与行业(1)铅矿开采、冶炼、加工;有色金属熔炼、有色金属浇铸;(2)涂料及颜料制造:油漆配料、树脂制备、铅铬黄成品、铅铬绿制取;(3)玻璃及玻璃制造业:玻璃备料、铅玻璃;(4)蓄电池制造等。铅及其化合物中毒预防控制主要是降低作业环境空气中铅浓度:(1)用无毒或低毒原料代替铅;(2)生产工艺改革,提高机械化、自动化、密闭化;(3)加强抽风排毒;(4)加强作业工人个人劳动保护;(5)遵守作业安全卫生操作,保持良好卫生习惯8刺激性气体职业损害与控制刺激性气体是指对眼、呼吸道黏膜和皮肤具有刺激作用,引起机体以急性炎症、肺水肿为主要病理改变的一类气态物质。常见的刺激性气体有硫酸、盐酸、硝酸、铬酸、氯、氨、光气、氮氧化物、二氧化氮、氟化氢、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硫化氢、氯化氢、氟化氢等。刺激性气体中毒预防原则(1)改善工艺技术、生产设备采用耐腐蚀材料制造并经常维修,严防刺激性气体跑、冒、滴、漏,生产和使用刺激性气体的工艺流程应进行密闭抽风。(2)加强安全教育、严格遵守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防止意外事故发生;(3)加强个人防护,应选用有针对性的耐腐蚀防护用品(工作服、手套、眼镜、胶鞋、口罩等)。(4)定期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刺激性气体浓度,若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的最高容许浓度,应找原因,采取改进措施,消除危害;(5)一旦发生刺激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10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基本知识

文档大小:61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