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3-14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第一篇:13-14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分苹果》教学反思《分苹果》本课时的重点与难点是除法算式的竖式计算,这是学生们第一次接触除法的竖式计算。“他们到底想知道些什么?”带着这个问题,我课堂上先让学生预习了一下,让他们把遇到的问题提出来。之后,学生们提出了以下问题:1、一横一撇那是什么呢?是除号吗?2、以前学过的加法和减法排竖式时都是在两个数的前面写上+、-,除法怎么不是像它们这样子写上÷呢?3、这个竖式,上面不是有了20吗,为什么20的下面还要有一个20?4、这个竖式,上面的4加上0再加0最后怎么不是4而是0?5、我发现4是写在0的上面,它一定要写在那里吗?6、如果是0减0等于0,那2减2也是0,怎么只写了一个0?7、5是写在那撇的旁边,我觉得它也可以写在4的的上面啊。8、结果是0,我觉得干脆就不用写了。反思:1、注重问题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一个新的知识点,平时教师讲授了一遍又一遍,也自认为讲得够透彻了,该交待的该提醒的也都有了,学生也似乎在自身形成概念了,基本上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但为什么有些学生做题时又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我想问题的关键就是我们并不清楚学生把我们所讲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了吗,他们到底还有什么问题不明白?学习通过预习,自觉地对课本提供的信息进行独立选择、吸收、存储等处理,这时让他们自主提出问题,这就是他们不明白的问题。把存在的问题给解决了,不就化解了本课的难点了吗?这些问题,其中有的没有多大的思考价值,但只要是敢问的学生,我都表扬了他。学生敢提问题了,还要再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于是平时在鼓励他们提出问题的同时,还引导他们什么是好问题,什么是有价值的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二、培养学生用心体验数学。提出问题是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善于思考、敢于创造的一种手段,但并不是最终的目的,在学习过程中怎么样让我们的学生在数学上有所发现,有所体验,这才是最重要的。学生在积极的心态下,恍然大悟了,不仅他们知道怎样做了,而且学生也懂得怎样做好,从而促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等得到较好地提高。三、教学相长,共同发展。只有知识的授权,没有知识的对话;只有情感的倾注,没有情感的交流,这样的课堂缺乏个体的灵动,缺少个性的独特。课堂教学,只有进行师生“视界融合”的对话,在相互的磨擦碰撞交流中才能迸发出创造思维的火花,学生才能真正成为探索新知的探索者,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引领者,共同提升对真知的理解与认识。四、困惑的问题。课堂上学生会提很多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教师都要一一回答吗?如果回答了,就影响了课程的继续进行;如果有些问题没有回答,是否又影响了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怎能样处理较好?《搭一搭(一)》教学反思中和中心小学吴婉珠《搭一搭(一)》是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时,我主要分成三个环节,环节一:搭一搭,说一说—初步体会余数:我让学生用13根小棒搭正方形,边搭边思考:可以搭几个,还剩几根?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平均分有剩余的情况,体会学习余数的必要性,这里我重点让学生说说余数1表示的意思,为什么会剩下,让学生明白剩下的小棒不够搭一个正方形了才剩下。环节二:搭一搭,填一填—发现余数比除数小:本环节,我先让学生用14,15,16根小棒搭正方形,再画一画并列式,这里主要让学生讨论填写单位,接着在画一画用17,18,19,20根小棒搭正方形,最后让学生观察操作图,交流发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这里,我重点追问每次余下的根数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余下的根数都比4根少呢„„让学生经历多次的思维碰撞,自己感受余数要比除数小;环节三:搭一搭,想一想—进一步验证余数与除数的关系:为了引发学生再次思考,这时我提出质疑:余数真的比余数小吗?让学生用25根,31根小棒搭正方形„„纵观本节课,我主要让学生自主探索,操作,交流,发现,感受余数一定比除数小,当然学生在动手搭一搭环节,还是处理得不好,部分孩子搭小棒时还是流于形式,没发挥到它的作用,而且秩序有点乱,用学具确实可以帮我们把一些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但怎样真正发挥它的作用呢?这是我接下来需要继续努力的地方。《分草莓》教学反思本节课是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我明白教学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学生还要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让,让题。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其迁移乘法口诀的知识自主探究试商的方法,同时结合具体情景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新知识的必要性。对于乘法口诀不熟悉的学生来说,掌握试商的方法可能比较困难。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最大可以填几”这一经常性练习来突破这一难点,帮助学生掌握试商的方法。对于练习课

努力****亚捷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