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09——2010学年度一学期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第一篇:2009——2010学年度一学期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为中心,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加强对各年级数学教学质量的监控,大面积地提高数学教育质量。二、主要工作1、继续认真研读《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进一步领会新课标的精神,以基础教育改革的新理念为指导,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1)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的思想观念。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沟通和“对话”中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努力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学期要继续改变学生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提倡研究性学习、发现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以实现向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转变,把要我学变我要学,从而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为培养未来需要的人才打下基础。2、关注课堂教学,建立新的课堂评价体系。新课改呼唤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以新的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启发式教学和开放式教学,大力提倡研究性学习、发现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提倡教师把日常的每一节课都当作公开课来上,提高随堂课的质量,及时对所上的进行教后分析和反思。3、抓好教研组的建设,发挥教研组的作用。教研组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化,工作精细化,扎扎实实地开展教研活动,营造浓厚的教研气氛。每个年级教研组本学期围绕一个教研专题,并结合集体备课开展教研活动。(1)保证教研活动的时间。教研组长根据自己教研组的实际情况确定教研活动的时间和地点,每一次活动要做到“有中心、有主题”。(2)继续开展“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展示课活动,以及“磨课”活动,通过评课活动集思广益,反复修改教案和教法形成特色。并继续把当堂检测纳入课堂,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问题当堂落实,不留隐患。(3)教研组长要加强听随堂课。保证教研组40节以上,组内教师每学期听20节,基本上每周保证听一节,听后要有评议,切忌只听不评,提倡跟踪听课,教师之间要互相听课评课。4、加强青年数学教师的培养。继续实施一帮一的师徒结对子,促使青少年教师迅速成材,尽快成为学校的骨干力量。5、加强常规检查,教案、作业做到每月一次必检,每次新授课后即时写教后记,要求课后记达到80%,每次的检查结果及时总结,并公布使其能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更好的服务于教学,提高学生的能力及水平。三、工作安排九月份1、联片集体备课。2学习计划3、开展“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展示课活动4、质量分析会。5、“磨课”活动6、校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十月份1、参加区数学教师基本功比赛(四)2、联片教学视导。十一月份1、数学联片磨课教研。2、征集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十二月份:1、参加区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2、期末教学视导3、作业展示第二篇:数学教研组学期工作计划【推荐】数学教研组学期工作计划3篇数学教研组学期工作计划篇1[指导思想]根据学校教学工作意见,本学期,我们一年级数学教研组将以学校数学教研工作目标为指导,围绕学校“以生为本”的改课中心工作,探索五严要求下轻负高效的教改之路,继续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课堂教学研究为主阵地,实践“学研式”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简洁、高效的数学教学工作,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落实数学教学四基目标,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全面提升一年级数学教学质量。[具体工作]一、经常组织理论学习1、认真学习新修订的数学课程标准,以及各类理论书籍、经验论文。2、集体研读教材,细读例题编排、练习编排的特点,正确全面地把握教材编写的意图。3、组内教师须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不同形式的专题讲座,全程参与教学研讨,必要时作主题发言。平时研讨活动中全组教师也可就常规管理中的教师与学生在教学、学习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探讨。二、落实教研组常规管理1、提高教师备课的实效性。个体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本学期集体备课和独立备课要求基本与上学期相同,教师需要从教学内容和学生两方面入手考虑,通常需要备目标、备重难点、备预习设计、备过程设计、备练习设计、备板书设计等。教学之后,要及时写好教后感。为了便于检查,必须建立一份目录,分类注明。教师在进行备课时,要注重教学目标定位的恰当、准确及过程设计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尤其要注意练习设计的思考性和有效性,应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的培养。2、设计科学有效的练习,合理设置作业合理使用《补充练习》和《练习与测试》,有针对性的

英哲****公主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