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08年复旦大学博士生入学考试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 第一篇:2008年复旦大学博士生入学考试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2008年复旦大学博士生入学考试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有关断代)卷(回忆)一,标点下文20'1、(一篇关于子书的文章)2、写出文中出现的人名、书名,按时代顺序排列,并写出具体年代3、为该文取一个标题二,论述(分方向)佛教与中国文学(三选二,40'x2)1、齐梁声律的内涵,与佛教有无关系2、从唐宋文人与僧人的交往看佛教与文学的关系3、以个人研究体会或者前贤研究成果,具体论述宗教文学研究中文献学、宗教学、文学结合的特点和前景。(我选的是1和3)魏晋南北朝(40'x2)1、三曹的文学成就2、三萧的文学活动唐宋(三选二,40'x2)1、韩愈古文理论2、“宋代文学的半壁江山在江西”,请就江西籍诗人的文学成就具体论述3、苏、辛之间的异同元明清(记不大清了,好像是40'x2)大概是杂剧之类复旦大学古代文学2005年考博试题——魏晋南北朝方向一、谈谈建安文学的新面貌。二、苏轼说陶渊明的诗是“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请结合作品谈谈你对此的看法。名词解释:萧规曹随平仄其他的记不起了填空:《书目答问》的作者选择谁不赞成把比较文学单独设课?论述题。根据自己的兴趣选题。好像是六十分。我选的是:在中国文学史上,对同一部作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请用文学理论分析之,并举例。2003复旦博士入学中文系文史哲题目2003复旦博士入学中文系、古籍所各专业文史哲试卷题目该卷适用于古代文学、文艺理论、比较文学、现当代文学、语言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等六个方向。一、名词解释:(6*5=30分)相对真理文字资治通鉴新感觉派五经元杂剧二、填空(1*15=15分)1、反映论是----的认识论。2、意识和物质的相互关系体现人的-------。3、《文赋》和《诗品》作者4、乾嘉学派发生年代5。同光体发生年代6。三言是指7。甲骨文以前的成体系文字是------8。----是语言的最小单位。9。梅希金是陀斯妥耶夫斯基-------中的主角。10。卡来班是莎士比亚-------中的主角。11。汉语和藏语属于汉藏语系。12。前四史是指三。选择(1*10=10分)1。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关系2。词汇的定义是3。古代文字的表意性4。黄巾起义确切年代5。《通典》作者6。哪部是巴金作品7。王立发是----的主人公。8。《等待戈多》主人公9。一种现象引起另一种现象,这是---关系。四。问答(任选3题,每题15分)1。为什么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工具?2。目录版本对古代文学研究的重要性。3。古代文学史文学和政治的关系4。左拉自然主义小说特征。5。沈从文湘西题材小说的美学特征。6。谈谈文学创作中再现、表现与想象力的关系。05复旦考博之哲学综合知识名词,60分,12个,忘了一个……感性活动,现实的个人,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奥卡姆剃刀原则,贝克来的“存在即是被感知”,玄学,《新唯实论》,《判断力的批判》,重言式,推理的决定性,知行合一。论述6选2,40分分工与私有制中国哲学的基本特征从你熟悉的宗教出发,结合其教义,论述宗教对环境保护有何意义和可借鉴之处(大概如此,字句有出入)跟黑格尔有关的一个问题,具体忘了……另两个完全忘了……04复旦考博入学试题——文史哲综合名词解释(6*5):魔幻现实主义;类书;玄言诗;“形而上”;词汇学;?填空(10*1’):[古今中外都有,难度不大,关键是范围广,不易复习,感觉只能靠平时积累]选择(15*1’):[感觉与填空差不多,如1969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哪一位?]论述(8题选三,3*15’):1、请对儒家的几个代表人物的思想说说你的看法及其现实意义;2、谈谈人文学科对于科技和经济的导向作用;3、试述“垮掉的一代”创作思潮的特点及其对于中国青年文学的影响;4、乾嘉学派在文献整理方面的成就;5、民族和国家的文化交流对古代文学的影响;海大学中国文学史2007年考博试题专业课一:中国文学史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宫词2、辛派词人3、毛诗郑笺4、金圣叹5、今文经学二、分析题(三选二,每题35分,共70)1、鲁迅《文学史大纲》说屈原《楚辞》比《诗经》对后世影响要深,请从文体风格等内容与形势方面来说明其成就与对后世的影响2、结合具体作家作品阐述韩愈的诗文理论主张对于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影响3、从题材、内容等方面阐述明清戏曲创作的新特征,并结合历史与现实谈其原因付:专业课一无论是哪个方向,只要是考古文学的都一样的,只有专业课2才会根据不同的方向出不同的题目专业课二(先秦魏晋南北朝方向,考邵炳军先生的博士,11选5,共100分)1、写出古今中外有关十三经某一经的十部研究论著之作者、书名、版本2、从二《雅》贵族政治讽喻诗看先秦文学之放言无惮之传统3、从《楚辞》对《诗经》比兴艺

葫芦****io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