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1品生品社新课标试题5篇 第一篇:2011品生品社新课标试题小学教师新课程标准试题(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一、填空(共21分)1.《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基本特征是()、()、()、()。2.《品德与生活》课程以()为基础,以()条主线和()个方面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3.《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年级开设的一门以()生活为()、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综合课程。4.《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一条主线,(),(),螺旋上升。5.“一条主线”即以()为主线,“综合交叉,螺旋上升”指的是每一个生活领域所包含的社会要素是(),在不同年段(),螺旋上升。6.我国的国歌全名叫:《》;原名是《》;曲作者是();词作者是()。二、判断题(共12分)1.教师只是课程的传递者和执行者。()2.两个班使用的教材不同,不能横向比较学生学习质量。()3.生活经验也是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4.新课程强调过程与方法,所以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体验为主,系统知识掌握为辅。()5.“注重过程”的意思就是教师在解决问题时不但要讲清结果,更要注重讲清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徽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齿轮和谷穗,象征工农联盟。()三、单项选择:(共15分)1、“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这句话属于课程目标的()A、情感与态度B、行为与习惯C、知识与技能D、过程与方法2、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A、核心B、基础C、前提D、目标3、下面表述正确的一句话是()A、品德与社会课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B、品德与社会课以儿童的家庭生活为基础C、品德与社会课以儿童的学校生活为基础D、品德与社会课以儿童的个人生活为基础4、下列表述不属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是()A、自尊自主B、公平公正、C、诚实守信D、参与社会5、“秦始皇兵马俑”属于()A、传统文化B、文化遗产、C、古建筑群D、皇帝陵墓四、简答题(共30分)1.《品德与生活》课程中教师的角色和作用是什么?2.《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目标是什么?3.《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的方法有哪些?五、案例分析题(11分)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谈谈下面的漫画对你有哪些启示。青蛙老师在教学生们《怎样捕捉蚊蝇》六、学科新课程理论与实践(11分)以“伸出友爱之手,体验残疾生活”为主题,设计一个教学片断。重点突出“体验学习”这种教学活动方式。第二篇:品生品社新课标再学习心得新课标品德与生活学习心得通过学习小学新课标品德与生活,使自己的教育理念又得到进一步提升,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其课程标准,认识到在品德课教学中要回归生活,联系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接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进而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无论是标准或教材强调的都是儿童自身的生活经历,生活经验,努力促使他们在自身的经验、体验中学习。新课标要求教师要积极改变课堂的组织形式,通过进一步的学习,我认为教师要创造积极主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重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尽可能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社会生活的丰富,学习的乐趣。课堂中的活动应是教师在指导或参与下的学生的自主活动,并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指导其行为,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自我感悟的空间,教师真正地成为引导者,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内的教与学,而是体现在课前任务、课堂的活动、课后的延续和知识的连续这样一个完整过程。强调“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加强理论修养,树立一种新的教学观,摒弃那种“教教科书”的课程生活,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真正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第三篇:品生品社计划教学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以《思品的课程标准》为指导,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二、任务与目标1、端正思想,提高认识,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新教学过程,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质量。2、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以现行的教材为依据,完成各年级的教学任务及教学内容。3、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用教材中的事例、道理来教育和规范学生。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三、具体措施1、在认真学习《课标》的基础上,认真备课,不仅备教材还要备学生。根据学生思想实际进行教学,增强针对性和时效性,提高教学效率。2、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3、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

猫巷****松臣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