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2年高一上语文试卷答案 第一篇:2012年高一上语文试卷答案语文试题答案一、(6分,每题1分)1.D(见原文第三段)2.C(“只要„就„”,表示充分条件,不符合原文大意)3.A(见原文第一段)二、(24分,4-6每题2分)4.B(这类人)5.D(③不是评价苏子美,⑥是评价苏子美的为人)6.C(“在他大力倡导和积极推动下,一代文风得以彻底改变。”于文无据)7.(1)它(虽然)在某一时期被遗弃,(但)在后世一定有人收藏它并把它当作珍宝。(见遗:被遗弃;宝之:以之为宝,大意对1分,关键点各1分;共3分)(2)如果一旦有了那样的人,又幸运地赶上生活在太平时代,世人难道可以不为此重视他并爱惜他吗?(治世:太平时代;其:难道,大意对1分,关键点各1分;共3分)8.柳影稀疏(或柳叶凋落);北雁南飞。(1分)颔联中诗人游赏山水,吟啸抒怀,看似闲适自得;但颈联雨夜人散,酒醒闻雁,却又抒发了倍感孤独寂寞的情怀。(2分)9.以当年英雄在赤壁争雄,和如今只有蓑翁坐此钓鱼进行对比。(1分)用以表达自己虽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却壮志难酬的不平之意,表达出厌倦世间争斗、逍遥于山水之间的意愿。(2分)10.(1)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3分)(2)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2分)(3)项庄舞剑,意在沛公。(1分)11.(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4分)(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2分)请考生在第三、四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20分)12.(1)CD(A项“引出下文写我要回到老家小屋”分析不当;B.“根本”过于绝对,由文中“约略记得去年夏天回家,玉兰树的叶子变绿了”一句可以看出,玉兰树的病情已经有了好转,作者也庆幸自己没有挖掉它;E项抒发的是对生命的思考。)(2)①通过对美好春景的描写,引出下文要描写的对象----玉兰树。②借生机勃勃的春景与下文遭遇过生存劫难的玉兰树相对比,表达其生命的顽强与美好。(每点2分,共4分)(3)①特点是鲜嫩、纯洁、生机勃勃;(2分)②在描写玉兰花时作者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如“自在而又尽情地展示在细细的一根枝条上”,将玉兰花拟人化;“洁白如玉”则是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这两朵玉兰花的鲜嫩、纤尘不染。(4分)(4)①生命是顽强的,在遭遇挫折的时候,不要轻言放弃。这一颗幼小而又带病的玉兰树最终能开花,正是生命顽强的完美体现。②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生命都是平等的,只要它是生命,就应该尊重。③遭遇过生存劫难之后的生命,更显珍贵。(每点2分,共6分)四、(20分)13.(1)AD(B项“一直很看重塞万提斯”不正确,从文章最后一段即可推知。C项“主要目的是讽刺雕刻家技艺的拙劣”,理解有误。主要是为了说明塞万提斯蕴含在文学作品中的思想很难用一个具体实像来表现。E项,概括不全面,文章中的同情不是主要方面,文章体现更多的是作者对塞万提斯的敬佩,同时也表达了对塞万提斯未被当世看重的遗憾。)(2)①家境贫寒,不能完成学业。②战争中左手残废。③被海盗绑架,长期遭受折磨。④经常无辜卷入牢狱之灾。⑤不能得到公平的对待。⑥才华超群却未能得到世人的重视。(从他的身世、经历,以及才华未被当世认可等方面概括即可。每点1分)(3)①塞万提斯对自己遭受的苦难有了深刻的参悟,他已经能够降服苦难,从个人的苦难中解脱出来,从而根据自身的经历创作了一个不朽的文学形象。②塞万提斯用轻松和幽默的方式完美地揭示了沉重的社会现实,他在叙事艺术上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①句中关键词“他的抵达”,实际指他对待苦难所达到的境界,这个境界可以从上下文中整理出。而“另一个人物的出发”显然是指创造唐吉可德这个艺术形象。②句中关键词“漫画和寓言”是指用幽默、轻松的笔法揭开沉重的社会现实;而“至高层次”则是对他艺术技巧的评价。)(4)①面对生活的各种磨难,他能既不畏敬也不诅咒,坦然面对苦痛,冷静思考生活,超越自身苦难,创作《堂吉诃德》,达到叙事艺术的高峰。②塞万提斯在晚年时看到别人伪作《堂吉诃德》第二卷,为还读者以真实,不顾年迈体衰,极力赶写真的第二卷,这正体现了塞万提斯作为一个文人的责任感。(每点3分,大意合理,酌情给分)五、(10分)14.D(A把竹子用完了都写不完,比喻事实(多指罪恶)很多,难以说完。B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C不绝如缕,形容事情危急,也形容声音微弱悠长。D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语出老舍《四世同堂》)15.B(A语序不当。C.两面对一面D

明钰****甜甜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