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2年学业水平考试研讨会心得体会(5篇) 第一篇:2012年学业水平考试研讨会心得体会重视基础,高效备战2012年学业水平考试参加滇西7州市2012年学业水平考试物理研讨会体会2012年3月24日我参加了在保一中举行的滇西7州市2012年学业水平考试物理备考复习研讨会。研讨的内容包括:大理市下关四中郑琳老师评析了滇西各州市近两年中考物理试题及考生答卷情况,对《2012年学业水平考试说明》做了精辟解读;腾冲县固东中学王继濡老师就试题中的填空、选择两部分进行研讨;保山一中段德艳老师就试题中的实验、综合两部分进行研讨。一、研讨会给我们的启示:1、2012年学业水平考试与2011年中考比较:考试性质、试卷构成、考试时间等都有一定的变化。教师的教学理念要变,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将教学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和积累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方向转化,使学生成为主动获得知识的主体,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2、重视概念的形成和规律的建立过程。教师对中考片面的理解,使得初中物理教学只注重习题教学而忽视了对物理概念、规律形成过程的教学。造成进入学生大脑的知识是僵硬的,学得越多死知识越多,长期如此,不仅师生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造成学习潜力得不到挖掘,越学越吃力,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越是原始的知识,迁移能力就越强,因此,对知识本身的理解和知识意义的建构,在知识获得的初期十分重要。3、突出学科特点,重视能力培养。2011年物理试题中知识的应用,除要求知识本身的理解和知识意义的建构外,还在能力上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观察能力、审题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实验能力、归纳和表达能力以及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等,只有真正做到既能理解又能应用的程度,才能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4、教师站位要高。教师站位高不仅是知识层次,教学能力,也包含对《课程标准》的理解程度、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等,在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举重若轻。引导学生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从不同角度解读所谓的旧知识,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5、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关注基础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面向全体学生,使大多数学生的都有所收获。教师要区分讲授新课还是初三总复习,不能时时刻刻瞄准中考。其实即使是中考试题也有约70%左右的容易题和中等难度题,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不应弱化。因此,教学中避免那些大题量,高难度,怪方法等做法,要求低不求高。二、复习的总体要求:细、精、新、活、实细:通读课本,牢固掌握基本原理、概念、方法、技能、不留死角、消灭盲区。精:紧扣《课标》和《考试说明》,突出学科主干知识、精讲精练、详略得当,在答题规范、准确、速度、书写四个方面强化训练,力争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效益。新:观念要新,在教学中自觉渗透课程改革新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选材要新,学生复习不是重复讲课,构建学科知识网络;练习选题精准,要求学生练习的试题,必须是经过老师精选的试题;激发学生学习,调动学生积极性,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活:一是重视知识的纵向与横向联系,使学生在解题方面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二是紧密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强化训练,提高学生快速解题的能力。实:一是狠抓落实,执行计划要不折不扣,有始有终;二是落到纸面,确保学生会的试题能做对,避免出现“学而不会、懂而不对”。三、各阶段复习要注意的问题。第一阶段全面系统复习:应该是以中考知识点的整理和查漏补缺为主要目的,将学生以前学到的所有零碎知识系统地、有条理地重组,优化知识结构。第一阶段复习是学业上水平考试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在第一阶段复习中,应注意避免以下几个问题:(一)复习不扎实,漏洞多:1、所选的题目难度太大,扔掉了大块的基础知识2、复习速度过快,学生心中无底3、对学生要求过松,或者有要求无落实,大量的复习资料,只布置不批改,不讲评。(二)解题不少,能力不高:1、题目重复过多,造成时间精力浪费。2、过多地让学生做综合练习及中考模拟题,拔苗助长。第二阶段复习:突出重点、专题复习。如果说第一阶段复习是以纵向为主,顺序复习的话,那么,在第二阶段就是以横向为主,突出重点,抓住热点,深化提高。专题选择的原则是:1、第一阶段中的弱点。(兼顾共性与个性)2、教材及课程标准要求中的重点。3、中考试题中的热点。4、中考题型的创新点。(情景题、应用题、开放题、操作题、探究题等,体现出“经历、体验、探究”的过程性目标)在第二阶段复习中,应避免以下问题:1、防止与第一阶段复习机械重复2、以题论题,不是以题论法,满足于解题后对一下答案,忽视解题规律的总结。3、防止过多地搞难题。通过此次研讨会,我对考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把

小沛****文章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