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2走进新课程试题 第一篇:2012走进新课程试题《走进新课程》考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2、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和。3、新课程的课堂实施要改变传统的以过于强调接受学习、()、()为中心的状况。4、新课程实施中,要对课程结构方面过于强调()、()和()的现状加以改变,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5、在教学实施中,新课程倡导学生()、()、()。6、对于学生,新课程强调要建立()的评价体系。7、各学科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和()的依据。8、新课程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9、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教材的单纯执行者转变为()。10、新课程提倡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的呈现方式、()方式和()方式的变革。二、单项选择题(从每个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20分)1.课程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④①以学生发展为本②培养环境意识③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2.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等三个层面上展开。A.教材的更新B.教师的发展C.学生的选择D.课程制度的变迁3.校本教研的主体是()A.学生B.教材C.教师D.校长4.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学者是()A.斯腾豪斯B.斯腾伯格C.杜威D.赫尔巴特5.多元智力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提出者为()A.加德纳B.推孟C.韦克斯勒D.加涅6.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的,一般程序为:定向——示范——参与性练习——自主性练习——迁移的教学模式为()A.讲解——接受式B.示范——模仿式C.探究发现式D.情境——陶冶式7.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C.都是主体D.都是客体8.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A.地方课程B.校本课程C.国家课程D.学科课程9.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著名的卡内基金会提交了一份名为《准备学习:国家的指令》的报告有七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排在第二位的是()A.学校需要家庭的支持B.学校需要社会的支持C.学校需要专家的支持D.学校需要政府的支持10..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A.学科学习目标B.一般性发展目标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D.情感目标三、选择题(从每个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至少两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10分)1.新课程的具体目标除了有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外,还有()A.改变课程功能B.调整课程结构C.精选课程内容D.改进教学方式2.在下列教育评价方式中,属于质性评价方式的有()A.档案袋评定B.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C.表现展示评定D.成就测验3.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有()A.情境B.协作C.会话D.意义建构4下列关于新型知识观的说法正确的是()A.个人见解在给定的课程知识面前没有意义B.知识客观化和科学化的追求必然是以牺牲个人知识因素为代价的C.缄默知识对人类的认识有着深刻的影响D.知识为一种探索的行动或创造的过程5本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师生关系应该是()A.民主的B.平等的C.对话的D.互动的6.新课程给教师角色的定位是()A.学习者B.定向者C.促进者D.定论者7.新课程结构的主要特点()A.均衡性B.综合性C.选择性D.平均性8.“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内容包括()A.校本课程开发总体目标B.校本课程的结构与课程门类C.课程实践与评价的设想D.保障措施9.2001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旗帜鲜明地把课程改革作为一项政府行为,明确了基础教育对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的作用是()A.前沿性B.全局性C.基础性D.先导性10.地方对课程管理的主要方面是()A.贯彻国家课程政策B.制订课程实施计划C.组织课程的实施与评价D.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四、简答(共四题,每题5分,共20分)1.课改的主要任务是什么?2.为什么说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3.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及其基本含义。4.新课程在教材观上的转向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五、论述(共两题,每题20分,共40分)1.新课程标准在哪些方面突出体现了“以学为本”的设计思想?2.举例说明,在教学中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第二篇:走进新课程试题一、填空题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2、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

努力****凌芹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