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3-2014学年度初四化学复习计划 第一篇:2013-2014学年度初四化学复习计划初四化学总复习计划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我们初四化学复习计划严格遵照化学课程改革教学建议和要求进行复习,同时兼顾我们学生的学习状况,着重抓“双基”、探究和实践能力,力求从身边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入手,以此分析有关简单问题,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一、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在上个学期将初中所有的化学内容全部学完。学生的综合能力还比较差,不能熟练的、综合的应用自己掌握的知识。以后需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方面、综合应用知识能力方面进行着重培养。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1、了解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了解化学学科研究的对象,并能熟练的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了解空气的成分及空气的污染与防治。了解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以及分子原子的概念和性质、原子的结构,粒子结构示意图的涵义。这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难点。3、了解氧气、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掌握氧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实验室制法,这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点。了解燃烧重要条件和灭火原理。了解元素的概念及物质的元素组成。4、了解水资源及水的污染。会用实验探究水的组成。掌握物质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求能熟练的书写,这也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点。5、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金属矿物的冶炼和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6、掌握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会根据溶解度的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掌握有关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相结合的计算。以上内容是重点也是难点。本章的另一难点是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了解乳化作用与溶解作用的区别。7、掌握常见的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及它们的用途。能熟练应用复分解反应发生和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这是重点也是难点。了解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8、了解化肥、化学合成材料、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及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三、教学安排1、基础知识复习(2.17——4.10)考虑到化学这门课,知识点多,零碎、且章节之间的联系密切。我们以课本为基础,从初三内容开始,按章节复习,使知识在学生的脑海里认知、深化、提高。梳理时,提出复习的重点。形式采用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同时进行单元检测,没有掌握的重点,采用个别辅导。主要运用的书籍是课本和点拨习题。第一周化学改变了世界①奇妙的化学②走进化学实验室自然界的水①构成物质的微粒②化学式与化合价③宝贵的水资源第二周、我们周围的空气①空气的成分②性质活泼的氧气化学反应的表示①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②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第三周、燃烧与燃料①燃烧与灭火化石燃料及其应用②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化学肥料第四周、溶液第五周、常见的酸和碱①常见的酸②常见的碱第六周、海水中的化学第七周、金属和金属矿物2、专题复习(4.10——5.10)将第一轮知识进行整合、交织。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把同类型的题罗列出来,集中练习,通过感性认识总结解题的方法。第八周专题一、身边的化学物质专题二、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九周专题三、物质的化学变化专题四、化学与社会发展第十周专题五、化学实验第十一周专题六、化学计算3、中考模拟、查漏补缺(5.10——6.1)把时间还给学生,进行查漏补缺,并对学生的答题方法进行辅导,并进行三到四次模拟考试。十二周中考模拟一十二周中考模拟二十三周中考模拟三第二篇:初四数学复习计划初四数学复习计划初中数学复习备考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如何提高初中数学复习备考的质量和效益,是每位初中毕业班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下面就结合我县学校近几年来初中数学总复习备考教学,谈谈本届初中毕业班数学总复习的教学计划。1、第一轮复习(4月初至4月底).⑪第一轮复习的形式。①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要“过三关”:ⅰ过记忆关。必须做到记牢记准所有的公式、定理等,没有准确无误的记忆,就不可能有好的结果。ⅱ过基本方法关。如,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ⅲ过基本技能关。如,给你一个题,你找到了它的解题方法,也就是知道了用什么办法,这时就说具备了解这个题的技能。②基本宗旨:知识系统化,训练专题化,专题规律化。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组块,使之形成结构。ⅰ可将代数部分分为六个单元: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统计与概率等;ⅱ将几何部分分为六个单元:相交线和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相似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圆等。ⅲ复习完每个单元进行一次单元测试,重视补缺工作。⑫第一轮复习应该留意的几个问题。①必须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今年中考试题按难:中:易=1:2:7的比例,基础分占总分(150分)的70%,因此使每个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都能达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纯熟、准确和迅速。②中

俊凤****bb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