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3年公选领导干部考试公共科目模拟试题4 第一篇:2013年公选领导干部考试公共科目模拟试题42013年公选领导干部考试公共科目模拟试题(4)一、单选择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写在括号内。每题1分,共20分。)1.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核心是()。A.乡镇企业改制B.农村税费改革C.土地家庭承包经营D.解决土地所有权2.贯彻“三个代表”思想,核心在()A、坚持与时俱进B、坚持党的先进性C、坚持执政为民D、坚持发展生产力3.******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注重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吸取养分,为我们()。A.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更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B.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最终奋斗目标、根据实际制定和实施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战略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C.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D.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在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打开了新的理论视野4.推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是()。A.密切联系最广大的人民群众B.保持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C.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D.坚持执政为民的基本方针5.目前,我国各大城市先后建立了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并且随物价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适当调整。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性质是()。A.社会救济B.社会福利C.社会保险D.社会优抚6.******同志在2001年“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党要继续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胜利前进,归结起来,就是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发展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中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理论依据是()。A.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B.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生产关系是最稳定的因素C.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有巨大的推动作用D.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最终的决定作用7.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A.坚持与时俱进B.推动生产力发展C.保持党的先进性D.执政为民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根本上回答了()。A.如何做好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问题B.如何搞好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C.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D.如何推进依法治国的问题9.2001年9月,中共中央关于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通知指出,加强社会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A.先进生产力B.先进生产关系C.先进文化D.先进社会制度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11.假象是()。A.与本质无关的现象B.人们认识中产生的错觉C.从反面歪曲表现本质的现象D.从正面真实表现本质的现象12.“传统是一种巨大的阻力,是历史的惰性力,但是由于它只是消极的,所以一定要被摧毁。”这种观点是()。A.历史唯心主义的B.历史唯物主义的C.历史人本主义的D.历史自然主义的13.在()的报告中,将“一国两制”的构想作为基本国策。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B.六届人大二次会议C.党的十四大D.党的十三大14.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行使()。A.独立权利B.自决权利C.自主权利D.自治权利15.计划和市场是()。A.划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B.存在于不同的社会制度中C.属于基本制度的范畴D.都是经济调节的手段16.六大高技术领域中,被称为高新技术物质基础的一项技术是指(A.新能源技术)。B.新材料技术C.海洋技术D.信息技术17.海洋技术是21世纪高技术的内向拓展,其标志技术有两项,一项是深海挖掘,另一项是()。A.海上采油B.海水淡化C.海水养殖D.远洋捕捞18.“绿色革命”是以采用农作物高产良种为中心的一切新技术革命。它兴起于20世纪()。A.70年代B.80年代C.90年代D.60年代19.保护环境的目的是()。A.减少污染B.维持生态平衡C.保护生物链D.美化人类居住环境20.“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提出的。A.十二大B.十三大C.十一届三中全会D.十四大二、多项选择题(下面每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个正确,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写在括号内,每题1.5分,共30分)l.正确体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的观点是()。A.理论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D.只有理

邻家****曼玉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