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4一年级新教材教学经验交流 第一篇:2014一年级新教材教学经验交流一年级新教材教学经验交流2012年初,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19个学科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随即,九年级制义务教育教材做了很大的改革,去年9月,我很有幸地成为新教材的实验教师。一年下来,我发现一年级数学新教材的变化很大。一、小开变大开赏心悦目小学一年级数学从以前的小开本变成大开本,字号也相应变大。同时,教材中增加了图画数量,彩页印刷质量更加清晰。一个词形容“赏心悦目”。二、新增“成长档案”促反思新教材不仅在课本外形上有变化,在内容上也有一些调整。例如,新教材注重了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在每个单元结束后,有个“成长小档案”,供学生反思自己一个单元的学习心得。三、结构、难度调整控难减负结构上有些调整,更加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新教材将一年级下册的“位置”单元挪到一年级上册。在一年级一开学,有些知识需要用到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关系,因为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老师一上来讲课,学生理解起来会很吃力。与旧版教材相比,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少了8页。其内容有所删节,难度有所下降。以前,平面、立体图形一直是合在一起编排,学生们容易混淆,比如长方体、长方形,学生们就特容易搞混。现在,一年级上学期只教立体图形,将平面图形挪到下学期去讲,分散了难点。同样,在“钟表”单元中,一年级上册旧版本要求学生同时学习整时、半时,学生们接受起来有些困难。现在,只教学整时,半时挪到以后学习。四、背景知识渗透数学文化按照新课标要求,小学一年级数学还增加了数学背景知识的介绍。进一步突出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这么调整的目的是拓宽孩子的知识面,将素养渗透到数学文化里。比如,在“识数”单元后有古埃及象形数字的介绍,在“钟表”单元后则有我国古代记时工具的介绍。五、发现、提出问题育创新人才新教材还特别强调能力培养。一是进一步丰富了能力培养的基本内涵。数学/4课程把传统的“双基”目标发展为“四基”,在原来只要求“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增加了“基本活动经验、基本思想”的新要求。如针对教师反映对“探究学习”指导有困难的问题,提炼了“探究学习”的基本步骤和一般方法,以加强对能力培养的指导。新教材还特别注重设置情境。主要是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应该说,这次的一年级数学新教材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教师,都更加科学、更加人性化!在一年的新教材实验教学中,我也积攒了一点点经验,下面和大家一起分享。一、关注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新教材提供给学生的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作为教师,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激起学生主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如在“11~20各数的认识”中,我要求学生摆出11根小棒,对于学生来说数出11根小棒不会有困难,但是把11根小棒摆在桌上就各不相同,有人会一根一根地摆,有人会两根两根地摆再摆一根;还有人会五根五根地摆再摆一根。然后让学生进行交流评议:谁摆得最容易让大家一眼看出是11根。通过比较学生一致认为最好的办法是10根一捆,旁边放1根。接着要求学生摆13、15、18根小棒,学生都能自觉地摆成一捆零几根。在这些活动中学生通过动手、动眼、动脑直观地认识了10个一就是一个十,十几就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在这些活动中知识的形成、方法的掌握不需要教师精讲细讲,而是需要教师安排学生进行有效的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理解、体会知识的形成。二、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途径。现在的数学教材中有很多的练习题具有不唯一性的特点,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养成多动脑、勤思考的好习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我讲《9加几》这一课时,大多数学生都能运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题目。这时候有一个同学说:“老师我不是这样算的”“那你是怎样算的?”,他把算法说出来以后我当时特别高兴,就借机说:“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棒极了!”并奖给她一个“智慧星”。然后,我对其他孩子说:“其实算法很多,谁还能做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经过这一启发,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从这以后,在每每拿出一道题,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去寻找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可见,只要我们能适时抓住机会,并加以正确引导,相信孩子们是有潜能可挖的。三、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让学生懂得学以致用,都说“知识就是力量”,只有实践才能发挥知识的作用。许多学生在学校成绩优秀,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却有很多学生不能独立地完成。也就是说,学了却不知道怎样应用,数学如果不能与生活有效地联系起来,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每上一节课,教师首先应给学生提出一些实践性的问题,教师教的过程就是引导的过程,然后让学生将刚学

运升****魔王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