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4年二模历史答案(5篇模版) 第一篇:2014年二模历史答案2014历史二模答案9.A10.C11.D12.B13.D14.A15.C16.C29.(8分)(1)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铸造钱币;征伐匈奴。(任答两点即可2分)(2)唐太宗(或李世民)(1分)表现:农业丰收、物价低平、百姓安居乐业、社会治安状况良好、社会经济繁荣、社会财富相对富足等(任答两点即可2分)(3)作用:人口增加;耕地扩大;百姓安居乐业。(答两点即可2分)(4)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统治者励精图治,注重政策的调整;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等等。(任答一点即可1分)30.(7分)(1)文艺复兴(1分);伏尔泰(或孟德斯鸠、卢梭)(1分)(2)君主立宪制(1分);《拿破仑法典》(1分)(3)蒸汽机的改良和广泛应用(1分);爱迪生(1分)(4)计算机网络技术(1分)31.(9分)评分标准一等(9~7分)①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二等(6~4分)①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价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三等(3~0分)①观点不明确;②为引用史实;③论证欠说服力,表述不清楚。注意:小论文在论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中,应该包括以下几个要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制定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为抗日战争胜利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中国人民的巨大民族觉醒、空前民族团结和英勇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美国使用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等。(其它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可酌情给分。)第二篇:安徽中考历史(二模)试卷答案2013年包河区九年级教学质量检测(一)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5:DCDCB6~10:DBCCD二、组合列举(大题共2小题;每空1分,共6分。)11.(1)安丰塘或芍陂(2)袁隆平(3)大包干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2.(1)金字塔(2)凡尔赛体系(3)阿拉曼战役三、辨析改错(本大题2小题;共12分)13.【×】(1)明治维新改为戊戌维新【×】(2)政治改为经济【√】(3)14.(1)错误:诗圣改正:诗仙(2)错误:辛弃疾改正:苏轼或苏东坡(3)错误:《狱中杂记》改正:《儒林外史》四、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15.(1)推翻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推翻封建帝制,确立共和政体,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4分)(2)民族和民主意识觉醒(2分)五四运动反对巴黎和会出卖中国利益;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商人也参加了爱国斗争;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2分)(3)转折点:国共两党结束了长达10年的内战,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全民族抗战。(2分)16.(1)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2分)(2)普法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2分)(3)保障自身安全;提高国际地位;促进经济发展(2分)(任意一点即可);措施:经济:成立“欧共体”使用统一货币欧元等。政治:成立欧盟委员会、欧洲议会等。(2分)(4)成员国公民可以自由往来成员国之间工作、学习和居住。(2分)五、分析探究题(本题12分)17.(1)《九国公约》;(1分)和平与发展。(2分)(2)二战战火进一步扩大或(二战达到最大规模);(1分)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中日关系的改善。(2分)(3)合则共赢,斗则两伤。(言之有理即可)(2分)(4)美国的强权政治、日本右翼势力猖獗、朝核问题等。(答出两点即可。2分)加强沟通与交流,实现合作与共赢;减少摩擦、互惠互利等。(答出一点即可。2分)第三篇:2014年中考历史二模试题(带答案)绝密★启用前2014年潍坊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星级模拟友情提示:1、本试题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板块,共100分,检测时间60分钟。2、答题前请认真填写好密封线内的学校、班级、姓名和考号等项目。3、用钢笔或圆珠笔答卷,字迹要清楚,卷面要整洁。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图为春秋战车复原图。战车自商代晚期崛起,春秋趋于鼎盛,当时大的诸侯国往往号称拥有万乘战车。随着作战地域的扩大,战车受地形的限制,到战国时开始衰落,并逐渐被灵活的步兵、骑兵所取代。战车的兴衰直接反映了当时()A.经济的发展B.战争的需要C.运输的需求D.社会的安定2.2013年3月4日,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六省区签署了一份联合协定,用于保护一条具有千年历史,沟通中西方交通的陆上要道。这条交通要道是指:()A.丝绸之路B.玄奘西游之路C.鉴真东渡之路D.郑和下西洋之路3.下列对先秦(秦朝以前)时期历史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半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并开始使用彩陶B.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提高了生产效率C.孔子的思想主要是“礼”和“法”两部分D.西周实行

努力****甲寅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