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5年高考语文复习[精选5篇] 第一篇:2015年高考语文复习2015年高考语文复习一、诗歌鉴赏:整体感知、整体解读、具体分析是关键省质检诗歌鉴赏题如下: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完成第6题。西江①晚泊赵嘏②茫茫霭霭失西东,柳浦桑村处处同。戍鼓一声帆影尽,水禽飞起夕阳中。[注]①西江:指长江的九江至南京段。②赵嘏:山阳(今江苏淮安)人,晚唐诗人,曾官渭南尉。6.本诗写景富有动感,充满画意,请作简要赏析。(6分)这道诗歌鉴赏题只设置一道赋分为6分的赏析题目,考点落实在“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上。一题6分,一方面最大可能地在考查考生诗歌鉴赏能力基础上考查考生语言运用能力,即答案的语言组织和表述能力;另一方面,最大限度地为考查考生的诗歌整体感知、整体解读能力提供了广阔空间。众所周知,对诗歌阅读“整体性”要求的漠视甚至是忽视,是近几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存在的弊病之一。福建师大著名学者潘新和教授就曾多次撰文批评过福建省高考诗歌鉴赏“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断章摘句式”的考查方式,他认为:“诗歌的解读,须从整体上把握情意特征,而不能断章摘句地评论其表现手法。”(《坚持生本化、素养化、表现化命题方向——福建省高考语文自行命题之反思与前瞻》)应当说,今年省质检的诗歌鉴赏试题为高考诗歌鉴赏试题提供了正确地考查方向。而在回答此类诗歌鉴赏题目时,关键在“整体感知、整体解读”(即全面理解和把握整首诗营造的诗意或者诗境),更不要忽略了“具体分析”。也就是说,考生的所有解读,都不可脱离诗歌文本“架空分析”,而应当紧扣诗歌文本作出具体诗句的具体分析。一如今年省质检诗歌鉴赏试题所提供的参考答案:“诗前两句描绘了江上以及岸边柳浦桑村笼罩在暮霭中的朦胧之状,(1分)后两句转写夕阳中戍鼓声从远处传来,归船卸帆,水禽升飞。(2分)写景由静人动,极富动感,画意恬静、安宁,(2分)尽现晚泊之惊喜,一扫旅途之惆怅(1分)。(如从动静对比、有声无声对比等角度来赏析“富有动感,充满画意”,言之成理亦可。)”二、文学名著阅读:平稳延续安定人心文学名著试题自2007年进入福建省高考试卷以来,文学名著要不要考查、如何考查等便成为这几年方方面面争执不休的话题。2010年福建省高考“考试说明”尚未出台之前,关于2010年福建省高考文学名著阅读试题题型将会发生重大变化的传闻便甚嚣尘上:即五选二的选择题型将调整为填空题型。其间,泉州市质检卷、厦门市质检卷先后采用了填空题型,可见上述调整显然是空穴来风。直至“考试说明”正式颁布出台后,此种说法仍然未得以消除。因为尽管2010年“考试说明”提供的“参考试卷”仍旧延续了2009年高考五选二的考查形式,但在“识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考点的解读中却明确出现了“用选择题、填空题等客观题考查形式”这样与2009年不尽相同的句子。今年的省质检试卷,文学名著试题并没有变化,可谓“外甥打灯笼——照旧(舅)”,这样的平稳与延续,无疑安定了高三老师和考生充满疑虑的心。但需要注意的是,2010年“考试说明”相较2009年“考试说明”,在考查考生识记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内容方面,增加了“经典细节和精彩对白”的要求,这显然是今年广大考生所不愿意看到和接受的。因为几百万字的小说,考考主要人物、主干情节,尚可勉强接受,可“经典细节”如何考?“精彩对白”又如何记得住?更何况,“经典”和“精彩”的标准如何确定?如此考查下去,恐怕已然不是“读名著”而是“背名著”了。鉴于此,2010年高考应当不会严格地、死板地遵守“考试说明”要求,应当会考虑到“经典细节”“精彩对白”的实际操作难度命制出合理的试题,如是,则2010年考生幸甚!三、论述类文本阅读:2010年高考中的“X因素”根据2010年福建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论述类文本阅读将由2009年的12分调整为9分,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考试说明”在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题型设置上模棱两可,“语焉未详”,直接导致了论述类文本阅读势必成为2010年高考语文试卷中最大的不稳定因素——“X因素”。在2010年“考试说明”的“考试内容”部分,“现代文阅读”(即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考点解读所提供的例题中,既有选择题型,又有主观简述题型,而在“考试说明”提供的“参考试卷”中,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却是三道选择题。如此一来,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题型设置便成为2010年高考迄今为止唯一没有确定题型的试题,其中变数,着实扑朔迷离。今年的省质检论述类文本阅读,三道题设置二道选择、一道主观。泉州市质检卷如是。而福州市质检卷、厦门市质检卷却又是一番“风景”:三道题均是选择题。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型的不确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给考生们带来了不小的困惑。毕竟距离高考时日已然无多,而选择题与主观表述题的答题方法、应答时间等的确存在不小的差别。面对今年高考中的“X因素”,考生们只能加

书生****22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