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8年南京农业大学食用菌重点[大全5篇] 第一篇:2018年南京农业大学食用菌重点绪论1.食用菌的概念:可食用的具有肉质或胶质子实体或菌核组织的大型真菌。大部分食用菌的食用部分为子实体;茯苓、猪苓则是菌核。2.食用菌产业发展前景及意义:食用菌的生产意义:是功能性食品。1.营养价值。高蛋白,无淀粉、胆固醇,糖、脂肪少,维生素、氨基酸、矿质元素、膳食纤维素多,营养结构合理,各营养成分的比例平衡。被评价为集中了食品的一切良好特性,植物性营养食品的顶峰植物,上帝食品,长寿食品。2.药用价值。①药用成分:主要是多糖类、三萜类及核苷类化合物等②药效:增强免疫力、清除自由基、防治心血管病、保肝、健胃、减肥、抗放射与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等。第一章食用菌的生物学基础11.概念:菌丝体(基本形态(初生、次生、三生);特殊形态(菌索、菌核))(1)菌丝:管状的丝状物。菌丝体:菌丝积聚成的菌丝群。(2)初生菌丝概念:从担孢子萌发形成的菌丝体叫初生菌丝。(3)次生菌丝来源:两初生菌丝质配而成。(4)三生菌丝:已经组织化并有一定的排列和一定结构的双核菌丝体称为三生菌丝体,或称为结实性菌丝体.(5)菌索:菌丝体缠绕形成的绳索状组织体,形似根须状,顶端有生长点;(6)菌核:菌核是由菌丝体聚集和黏附而成的,块状或瘤状的休眠体。2.(初生、次生、三生)菌丝特点:(1)初生菌丝特点:菌丝细,分支少,生长慢,生长期短,一般不结实。(2)次生菌丝特点:粗壮,分支多,生长快,多以锁状联合方式分裂,生理成熟时形成子实体,生长期长。(3)三生菌丝:已经组织化并有一定的排列和一定结构。3.菌索、菌核功能总体作用:适应不良环境或利于繁殖(1)菌索一般生于树皮下或地下,具有吸收、输送养料的功能。(2)菌核内贮藏有大量多糖、脂类等营养物质。菌核对干燥、高温、低温的抵抗力强,是真菌对不良环境的一种适应方式。条件适宜,菌核可以产生菌丝或子实体,所以,菌核也可以作为菌种分离的材料。4.概念:子实体→菌柄功能→据着生位置分类(1)子实体概念:产生有性孢子、繁衍后代的肉质或胶质的特化菌丝体(2)菌柄作用:支撑菌盖,输送养料,次要食用部位。(3)菌柄着生方式:中生、偏生、侧生5.菌环、菌托、孢子印、锁状联合、同宗结合、异宗结合(1)菌环:内菌幕被撑破;残留在菌柄上的单层或双层环状膜。(2)菌托:外菌幕被撑破,残留在菌柄基部发育成的杯状、苞状或环圈状的构造。(3)孢子印①概念:孢子按菌褶排列方式,散落在纸上形成的图纹②作用:伞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4)锁状联合:形成喙状突起而连合两个细胞的方式不断使双核细胞分裂,从而使菌丝尖端不断向前延伸的一种特有形式。常发生在菌丝顶端,开始时在细胞上产生突起,并向下弯曲,与下部细胞连接,形如锁状。(5)同宗结合:质配的两初生菌丝来源于同一个担孢子,草菇与双孢菇是同宗结合。(6)异宗结合:质配的两初生菌丝来源于两个异性担孢子。6.食用菌生活史总生活史:食用菌的生活史是指从孢子到孢子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即从孢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开始,先形成单核菌丝,单核菌丝融合形成双核菌丝,当双核菌丝发育到生理成熟阶段,菌丝扭结生长成子实体,子实体产生新一代孢子,至孢子散落而告终。7.无性繁殖内容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而由亲代直接产生个体的繁殖方式。方式:1.粉孢子繁殖:菌丝断裂形成。2.厚垣孢子:细胞质密集,细胞壁加厚3.分生孢子:菌丝顶端形成分生孢子。食用菌的生物学基础2食用菌营养物质哪几类哪些提供生长因子培养基含水量要求1.食用菌栽培常用的碳源和氮源:(1)能够满足食用菌完成各种生理活动所需的物质,称为营养物质。所需营养: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水。(2)常用碳源母种:葡萄糖、蔗糖;栽培种及生产:段木、木屑、棉籽壳、稻草等。氮源来源:无机氮(NH4+、NO3-)、尿素组成辅助氮源;有机氮(主要)2.调制培养基时,C/N比要注意哪些事项,怎么计算?(1)适宜碳氮比:菌丝生长期:16~25:1;子实体生长期:30~40:1。碳氮比太小:菌丝易徒长,不易结菇。太大:生长慢,产量低。碳氮比(C/N)是食用菌生长的重要限制因子。(2)碳氮比—注意事项①食用菌主要培养料如木屑、秸秆中氮素普遍不足,通常添加麸皮、玉米粉、饼肥以及畜禽粪、尿素等含氮物质调节。②尽可能用有机氮,少用无机氮。③严防氮源过多,C/N失调。氮过多,容易引起杂菌污染;菌丝生长好,但是不出菇或畸形菇比例高。C/N值计算公式C1W1+C2W2+……CxWxC/N=-----------------------------N1W1+N2W2+……NxWx3.常用的无机盐有哪些:(1)大量元素:P、Ca、Mg、K、S等;具体有:石膏粉、硫酸镁、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钾等;(2)微量元素:Cu、Zn、Mn、B、Co等为什么不

书生****66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