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后感[本站推荐].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5
约1.5万字
约26页
0
31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后感[本站推荐].docx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后感[本站推荐].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后感[本站推荐]

第一篇:《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后感[本站推荐]留些出路近期拜读了钱穆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此书是我阅读的进度为最慢的,因为每读一段都要思考良久,与种种现状对比揣摩,似乎看到后人评价我们的制度一样。钱穆先生享誉海内外,拥有很好的历史视野,李敖先生也受其影响,至于后来李敖评价钱穆没有成为真正“一代儒宗”,另当他论(“我为钱穆惜,他有做成真正„一代儒宗‟的机会,可是他却成了个假。历史上,真正„一代儒宗‟是不会倒在统治者的怀里的!”——摘自《李敖的冷眼狷行》)。此书本是五篇演讲稿,钱穆先生只讲了历史上五个主要朝代——汉、唐、宋、明、清,从四个方面分析——政府机构、赋税、考试和选举、兵役,这样大抵能看出一个朝代的概貌。其他方面涉略不深,只是对考选有所感触,故而闲言片语,以飨看客。在汉代,设有太学,有三种方式来选拔人才。一种是策问,就是如果皇帝死了,或遇到天灾,政府就下诏选举人才,问他们解决问题的对策,贤良们提出建议为对策;第二种是遇到国家有大事时,需要特殊的人才时,如出使外国,可以推举有外交才能的人或认为自己有这种能力自荐;再一种是选举孝廉,诏令地方长官考察本地的有名的孝子和廉吏。不过到了后来形成了由教育、行政实习、选举和考试组成的选拔体系,“一个青年跑进太学求学,毕业后,派到地方服务。待服务地方行政有了成绩,再经长官察选到中央,又须经过中央一番规定考试,然后才始正式入仕”,最终进入政府的都是读书人,汉代政府就是一个“士人政府”。但在汉代后期,经过长期的演变,举孝廉成为了主要的仕途道路,并且要是读书人,当时印刷术还没发明,书籍很少,一般家庭的孩子很难有书读,渐渐地形成了门第社会,只有那些出自大门第的人能进入官府,掌握政权。这证明了制度是不肯能一直是好的,需要不断地完善。在魏晋南北朝,使用的是陈群设置的九品中正制,后来此种制度不再适应形势,唐朝就开始了科举制度,这在当时是非常进步的,科举实际开放了政权,刚开始时是有利于平民子弟进入政府的,后来应考的人越来越多,政府只好不断地增加职位,以至于冗员太多,这又是制度建立之初所没有想到的。宋代的考试制度较之唐朝更加严格,内容上不考诗赋而考经义,本意是变学究为秀才,却难料反而使学生从秀才变学究。宋代由于军事羸弱,文化却较繁荣,盖因开国之初,宋太祖就立下家训:不准杀一个读书人。尚文轻武的思想形成了这等局面,当时就流传“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的俗语。唐朝穷兵黩武,如果没有宋代的文化坚持,中国的历史文化就要断裂,经历了五代十国的黑暗,在宋代能达到复兴,我们应感到庆幸。到了明朝,就有了饱受诟病了八股文,我们一直批判科举其实是批判八股,科举并没什么坏的,大家只是埋怨八股把学生禁锢在定式里,不过那也就是当时的一个标准,本意还是要选拔人才,只是后来演变超出预料。明朝有一个很好的制度就是翰林制度,这项制度还荫庇了清朝,考取进士后,进入翰林院,就有保证以后做大官。在中央留几年,这几年一面读书修学,一面获得政治知识,这就是在培养人才了。他们或在会馆,或在寺院,寻师觅友,买书籍,逛琉璃厂,买古董;或去大臣家里教私馆;或游历各地风土人情,考察社会。然而他们负有清望,国家能担保做大官。虽然《范进中举》让我们觉得这种一劳永逸的制度有其弊病,但明清两代许多大学问家,大政治家多半是从进士翰林出身,并不是我们想的那些士子十年寒窗只懂八股,书呆子一样。清朝大抵和明朝一样,唯有变化就是文字狱很重,人才尽可能从满人中选,只有到了后期,迫不得已才任用一批汉臣,这与清朝的统治政策是分不开的。按照钱先生的观点,中国的政治制度是汉朝的地方行政最好,“两汉吏治,永为后世称美”;唐朝的中央政府三省制度比汉有进步;宋代又贫又弱,政治也没有建树,唯独文化传承可圈可点;明朝之初就废除宰相,流弊甚远,故而明朝的政治是为倒退了,更甚者,官场里形成以流品分界,官与吏不相干,行政效率大为降低;清代统治者本把中国当做殖民地,并不平等对待,官员的设置也以满族为主,没有什么可评价。及至先今,大学扩招,可招录公务员计划又越来越限制应届毕业生的报考,这种官员的培养并不由政府管理,而是由学生自己在社会上积累经验,各处求职,两年之后再来报考。我不知这种的培养模式较之明清是进步还是倒退,只知道把压力转化到毕业生身上,而国家只是坐享其成,大学生的就业去向促生了很多问题。当然不能为了解决就业就使政府机构臃肿,但应该保证一定的职位。坐火车时遇到刚高考完的家长带着孩子参加某高校的面试,憧憬着孩子以后多么多么出息,这是千万个家庭的写照。如果四年之后,毕业了达不到预期,中国社会将出现多么大的不稳定。现今已经出现读书无用论,某地已有相当数量的高中生放弃高考,这种关乎国家前途的事应当引起相关决策者的注意。附一些钱穆先生在书中的话,与大家分享皇权和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后感[本站推荐]

文档大小:31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