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教学大纲2008 第一篇:《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教学大纲2008《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16学时授课方式:讲授总学分:1学分授课教师:王载波一、教学目的:结合建筑学院的培养计划,建筑设计原理课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基础理论课,是本专业各延伸、拓展学科的根基和平台课程,为各项课程设计课提供了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的设计方法论。通过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掌握各种类型建筑的概念和类型,掌握各类型公共建筑中一般性的、规律性的和共性的基础理论知识,熟悉公共建筑中各功能空间的要求及各类空间的组合方式,内外环境的协调构建的基本设计方法。二、教学特色:1.平台性:建筑设计原理课属于建筑学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其教学内容将为建筑学专业的学生步入下一步的设计实践课程构筑专业而全面的知识平台:为学生提供一般性、规律性、共性的基础理论知识,其学习的扎实性和灵活性将直接影响到学生课程设计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对建筑空间的理解和架构及其空间形态的组合;2.指导性:本课程作为基础理论课程,传授的建筑功能空间的要求、关系及空间的组合方式等理论知识都能直接而有效的指导学生的课程设计,使学生“学以至用”,为培养新时代的建筑设计人才打好基础。3.拓展性:本课程的教学不仅提供了基础理论知识平台,同时结合课程教学的特点,从基本的民用建筑设计原理出发,拓展到交通、影视和高层建筑设计原理,完善了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三、教学手段和方法:1.加强学生的调研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现代教学理念和教育思想为指导,变单一注入式课堂教学方法为灵活多样的启发式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兴趣。教师讲授与同学讨论相结合教学法。讨论可以是班级讨论、小组讨论,还可以是分组辩论、专题讨论等。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可以改变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问题。但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课前拟定讨论提纲,并对讨论过程加以正确组织和引导。贯彻少而精、少讲多练的原则。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精选教学内容,讲清重点、难点、方法和思路,给学生留以广泛思考的空间。2.增加学生参观及实践的机会;一是专题参观教学。教师先提出问题,让学生预习教材内容,带着问题实地参观,然后讲解重点、难点、解答学生问题,这样会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教学内容。二是积极探索将理论知识如何运用于实际设计教学课程之中。3.大量的实例讲解、分析。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根据理论课程内容的需要,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影像资料展示等多种方式组织教学。听觉与视觉相结合,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四、课程内容:(一)绪论介绍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的主要内容,介绍当代建筑设计特点及发展趋势,介绍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及要求。建筑的含义:(二)空间论1.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1)公共建筑内部空间组成主要使用空间、次要使用空间(辅助部分)、交通联系部分a)空间组合中的水平交通b)空间组合中的垂直交通c)空间组合中的交通枢纽(2)公共建筑的功能分区功能分区明确、联系方便,分析主从关系、内外关系、动静关系(3)公共建筑的人流聚集与疏散a)阶梯教室人流疏散的特点b)影剧院、会堂人流疏散的特点c)体育建筑人流疏散的特点2.公共建筑技术经济问题的分析(1)公共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a)混合结构体系与公共建筑b)框架、剪力墙及筒体结构体系c)空间结构体系(2)公共建筑与设备技术采暖、空气调节、人工照明(3)公共建筑的经济分析3.空间组合的综合分析(1)分隔性的空间组合(2)连续性的空间组合a)串联的空间组合形式b)放射的空间组合形式c)串联兼通道的空间组合形式d)放射兼串联的空间组合形式e)综合大厅的空间组合形式(3)观演性的空间组合a)体育馆:b)影剧院:c)内外廊结合布置:(4)高层性的空间组合(5)综合性的空间组合(三)环境论1.公共建筑的总体环境布局(1)总体环境布局的基本组成室外环境的空间与建筑、室外环境的空间与场所、室外环境的空间与绿地(2)总体环境布局的空间和环境利用环境的有利因素、依照构思意图创造环境(3)群体建筑环境的空间组合2.公共建筑的艺术造型(1)公共建筑造型艺术的基本特点(2)室内空间环境艺术空间形式与比例尺度的关系、空间的围透划分与序列导向(3)室外空间环境艺术统一与变化、比例与尺度、视觉方面五、参考书1.《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2.《新公共建筑》(英)杰里米·迈尔森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3.《解析建筑》(英)西蒙·昂温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4.《建筑外部空间》(日)谷口泛邦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5.《建筑空间论》………………布鲁诺·赛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6.《存在、空间、建筑》……诺伯格·舒尔兹,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7.《城市的形象》

努力****凌芹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