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发现与探索》六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篇:《发现与探索》六年级上册教案第一课:飞机升空的道理一、教学目标:1、通过几个不同的气流小实验,研究飞机升空的道理。2、初步掌握一些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方法。2、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素养和初步探究、实践能力。二、教学准备:白纸、直尺、小木棒、胶带。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飞机已成为人们工作与生活中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一架飞机很大、很重,那么它是依靠什么力量飞向天空的呢?今天我们做几个小实验研究一下。(二)学习新课1、实验一:吹不开的纸①、双手各拿一张A4白纸,使他们相距不太大的距离,并让他们自然下垂。②、用嘴对着两纸之间平稳的吹气。③、实验观察:两张纸出现了什么现象?思考:空气对所有的物体都有压力,这个实验是不是说明当向两纸之间吹气时,空气流动快了,纸间压力减小了,而纸两侧空气压力不变,相对大于里边,压的纸向里靠近,两张纸没有被吹开?2、实验二:吹起来的纸条①、将A4白纸条贴近嘴唇下边,并用食指按住,然后平稳向前吹气。②、实验观察:纸条出现了什么现象?思考:这个实验是不是说明当用嘴吹气时,纸条上边的空气流动快,空气压力相对小,纸条下边的空气流动慢,空气压力相对大,纸条是不是由于上下空气流动速度不一样,造成压力不同而被托起来的?3、、实验三:模拟机翼升起①、将一张A4白纸对这,使上半部分纸比下半部分纸缩进2.5厘米,用胶带把上下两部分粘起来,形成机翼状。上半部分略凸起形成圆拱形,用直尺从中间穿过。②、向模拟机翼平稳吹气。实验观察:模拟机翼出现了什么现象?思考问题并回答:①、根据实验二的道理,模拟机翼上下部分的空气压力大小如何?②、说说模拟机翼被托起的道理?③、想一想飞机升空的道理。分组讨论:为什么飞机场要修长长地跑道?(三)探索发现当飞机高速滑行时,机翼的特殊构造使机翼上面空气流速比机翼下面空气流速快,机翼上下空气产生的压力差将飞机举上了天空。(四)探索延伸课下分小组研究课本5页题目:为什么会发生两船相撞的事故。第二课:框架结构的研究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验证材料相同,构造结构不同,所承受的重量也不同。2、通过实验,感受实验的过程。3、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认真观察、分析的能力。二、教学准备:台秤、橡皮圈、直尺、剪刀、一次性木筷。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一根木筷子一折就断,一组木筷子通过绑扎就能承受一定的重量。木筷子绑扎的结构不一样,它的承受重量也不一样。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研究这个问题。(二)学习新课1、实验一:哪种平面框架不容易变形①、每人用筷子个捆成一个长方形和三角形框架,连接处用橡皮圈固定。②、双手拿住长方形和三角形的对角用力挤压,看看那个框架容易变形。③、在长方形框架中绑扎一个斜杆,再试,这次是不是框架的稳定性增加了?2、实验二:立体框架承重。①、用20根相同木筷,构造一个木筷框架。②、框架模型要工整、美观。③、框架要以承重多少为主要标准。3、分组实验,框架样式不限,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①、准备工作:讨论框架的形状,拟定制作方案。②、设定框架的尺寸。③、计算使用的材料,横杆、竖杆、斜杆的数量,确定绑扎部位。④、具体工作分配到人。4、评价各组的框架,师生共同完成。组别框架承重量框架木筷数量好中差名次125、交流问题:分析承受重量大的框架结构具有哪些特点?(三)探索发现1、搭建木筷框架结构的过程:提出实验课题——设计框架结构——拟定制作方案——分工制作框架——检验试验成果——交流总结2、实验说明,材料相同,构造结构不同,所承受的重量也不同。(四)探索延伸观察塔式起重机的结构,说说哪些部分利用了三角形框架,它的作用是什么?第三课:捆管子中的数学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研究捆若根管子所用绳子长度的规律。2、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计算和实践能力。二、教学准备:直尺、软米尺、易拉罐若干、绳子。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各种圆管状的器物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运输和保存往往需要把若干根管子捆在一起,那么,需要多长的绳子才能捆好?怎样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二、学习新课(一)活动过程:测量,易拉罐的周长和直径1、教师指导测量方法2、按自己的方法测量出易拉罐的周长。3、提问:用什么方法测量的?测得的直径和周长各是多少?思考:有人估算一棵大树的直径,此人拿出软皮尺量出树围的长度,将树围长度除以3约为大树的直径,这种做法有道理吗?(二)实验一:捆2-5个易拉罐1、实验程序①、用画图计算的方法研究捆2个易拉罐。(在练习本上画下来,并分析一圈绳子与半径和周长的关系)②、思考:是否可以得出以下分析结果:捆2个易拉罐线绳长度是:2个易拉罐直径加上1个易拉罐的周长。写成公式是:捆2个易拉罐线绳长度=2d+c2、亲手捆一次,验证上边的分析结果。

秀美****甜v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