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学与问》教案设计精编.docx / 文档详情
《学与问》教案设计精编.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5
约1.4万字
约30页
0
29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学与问》教案设计精编.docx

《学与问》教案设计精编.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学与问》教案设计

第一篇:《学与问》教案设计《学与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的意思.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重点难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2、通过阅读本文,知道问与思的密切关系,养成良好的勤学好问的习惯,做学习的主人.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明确论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学与问》学生齐读课题2.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也叫议论文。3.我们曾学过的《说勤奋》《滴水穿石的启示》《谈礼貌》都是这类。议论文三要素分别是——论点、论据和论证。这篇课文的论点是什么?4.开头,作者清晰地陈述论点: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ppt出示:学生齐读)结尾,作者又进一步深化观点,说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ppt出示:学生齐读)5、这两句话一句在开头,起的作用是——总领,一句在结尾起的作用是——总结.两句话又形成的关系是——首尾呼应.6、这两句话的意思用一个四字词语来说就是要——勤学好问,这样作者的观点清晰明了。7、为说服大家,作者充分摆出事实,快速浏览课文第2—4小节。简洁概括作者用哪两个事例来证明“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学生自读课文,概括1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小时候总爱问为什么。2我国大科学家沈括通过观察思考,解开了山里桃花开得迟的疑团。)小结:两个中外典型事例充分证明了作者的观点„„(引读)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文中这两个事例就是论据,用事例证明作者观点的过程就叫举例论证,这是议论文常用的论证方法【板书举例论证】,其实,论证的方法还有很多,课文中除了以前学过的举例论证外,还要两个论证,只要你认真学习,就会明白的。二、任务一:感受哥白尼的好问和沈括的好问善思。策略:、默读课文二、四自然段,思考你从哪些词句中了解到哥白尼的好问?沈括是怎么在问中学的?并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2、先自学,然后小组交流,在展示时小组要选取其中一个自然段进行汇报交流。教师随机指导,并指导朗读到位:⑴充满了好奇经常问这问那„„:(指导朗读)缠着哥白尼非得把问题问清楚不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不懈探求一串问题(指名学生逐个朗读哥白尼提出的问题,读出好奇与疑问来)。“„„”省略号里究竟省略了多少个问题呢?数不胜数教师相机指导。⑵小时候的哥白尼如此好问,长大后的哥白尼(注:如果这里学生能补充出来,并能感受出来就更好了。)(ppt出示)哥白尼冲破了宗教神学的束缚,推翻了自古以来人们对地球是宇宙中心的错误认识。他的天文学说是利用业余时间完成的。他在任职的教学楼上,建立了一座小型天文台,不论寒暑,每天都用自己制造的天文仪器来观测、计算、研究,30年如一日,从不间断,写出了划时代巨著《天体运行论》,创立了“日心说。”⑶同学们来说一说小时候稀奇古怪的“为什么”和他“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出示句子:哥白尼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正是从这些稀奇古怪的“为什么”开始的。指导齐读句子指名学生朗读句子。哥白尼的事例,让我们真正认识了“问”在成功道路上的如此重要。(注:在此出示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让生齐读)板书:好问学习第四自然段。.我国大科学家沈括也是勤学好问的典范。他是怎么在问中学的?他是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的。仔细读沈括的事例,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他善于观察思考来?⑴.观察到了什么?思考了什么呢?这样才叫善于观察和思考,也只有这样才能解开疑团。⑵从诗句中发现了问题。出示诗句:(引导学生关注诗人的朝代)公元817年白居易写成《大林寺桃花》。这首诗诗脍炙人口,但直到沈括生活的北宋这漫长的100多年时间里没有有人发现过这个问题。点评:沈括小小年纪就已经懂得把勤学好问与思考结合在一起了。⑶当妈妈无法解开他心中的疑团时,他仍然把问题放在心上,在反复思考。作者用沈括的事例说明了请教他人的同时,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引读),这样才能获得真知。⑷学和思结合起来,问和思结合起来,这就是论语里所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小结:古人尚且如此,我们新一代的小学生,不仅要多问好问,还应像沈括那样将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作者的举例论证又深入一层。任务二: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思考我们又该怎样去问?过渡:无论是哥白尼生活的世界,还是沈括生活的世界,它们距离我们已经有好长时间了,我们现在面对的又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又该怎么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三自然段。⑴学会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回顾哥白尼的问题出示问题: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晴朗的夜空有那么多星星,为什么到了白天却无影无踪了?小鸡为什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学与问》教案设计精编

文档大小:29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