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土壤的形成》教案.docx / 文档详情
《土壤的形成》教案.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5
约1.2万字
约23页
0
25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土壤的形成》教案.docx

《土壤的形成》教案.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土壤的形成》教案

第一篇:《土壤的形成》教案《土壤的形成》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土壤是由岩石变化而成的。知道空气、水份、植物、动物等是土壤形成和变化的主要原因。知道岩石和土壤构成了陆地的表层。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归纳概括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连续一个月对月相土壤进行观察,把数据记录下来分析。2、收集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土壤的知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愿意与同学合作与交流,互相配合完成实验任务。2、培养学生对土壤和岩石等自然事物产生亲近和探究的欲望。二、教学重点1、知道空气、水份、植物、动物等是土壤形成和变化的主要原因。2、知道岩石和土壤构成了陆地的表层。三、教学难点1、知道岩石和土壤构成了陆地的表层。2、理解土壤与植物的关系。四、课时安排0.5课时五、教学准备有关土壤形成原因的课件或动画、文字资料。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1、谈话: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覆盖着的除了坚硬的岩石,还有什么呢?让学生思考在地球的表面除了岩石之外,还有土壤。2、讲述:今天我们来研究土壤是怎样形成的?新课讲解:一、活动一:研究土壤的形成1、提问:你知道土壤是怎样形成的吗?2、讲述:土壤的形成原因。大块岩石崩解成小块,小块再变成碎屑,并且逐渐变化为土壤。3、组织学生阅读课文内容,理解土壤的形成原因。4、提问:是什么力量使大块岩石逐渐崩解的?5、播放课件《岩石发生变化的原因》提出观看要求:请你们仔细观看,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坚硬的岩石最后能够变成松软的土壤的。6、通过刚才的观看,谁来汇报一下岩石是如何变成土壤的?二、活动二:知识拓展1、出示补充资料:土壤是如何形成的?第二篇:认识土壤教案认识土壤教案一、课前准备:PPT,土壤。二、教学目的1.认识土壤的类型;2.认识土壤的基本组成;3.了解人类对土壤破坏的严重后果,树立保护土壤的意识。三、教学过程1-2.介绍今天上课的主要内容,约定小暗号土壤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小朋友们见过的土壤是什么样子的?那知道土壤怎么分类?土壤里的物质?土壤的作用?3-5.中国土壤的主要类型东北黑土地:黑土地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得天独厚的宝藏,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我国东北黑土区总面积约103万平方公里,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每年生产约225-250亿kg的商品粮。因黑土层厚度为三十至一百厘米,人们总用“一两土二两油”来形容它的肥沃与珍贵。玉米,小麦西北黄土地:主要分布于中国中部偏北部,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积最大的黄土区,总面积64万平方千米。黄土颗粒细,土质松软,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养分,利耕作,盆地和河谷农垦历史悠久。黄土高原之上孕育了黄土地独特的文化,产生了以“窑洞”为代表的民居和以信天游、安塞腰鼓为代表的民间文艺。苹果,大枣南方红土地:红壤是在亚热带生物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土壤,亦是我国柑桔的主要产地。红壤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的低山丘陵区,地区气候条件优越,光热充足,生长季节长,适于发展亚热带经济作物、果树和林木,且作物一年可两熟至三熟。土地的生产潜力很大。在我国,红壤地区是稻米、茶、丝、甘蔗的主要产区,山地还适于种植杉树、油桐、柑橘、毛竹、棕榈等经济林木。6-7.土壤的基本组成提问:想一想土壤的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8-9.土壤的作用10.绿色植物的生长基础:土壤供给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的能力,称土壤肥力。各种植物对土壤酸碱度(pH)都有一定的要求。多数植物适于在微酸性或中性土壤上生长。植物生长发育需要有营养保证,需从土壤中吸收氮、磷、钾、钙、镁、硫、铁、锰、硼、锌、钼等养分,其中尤以氮、磷、钾的需要最多。土壤不仅提供养分和水分,同时也作为作物根系伸展、固持的介质。地球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表层:土壤是所有陆地生态系统的基底或基础,土壤中的生物活动不仅影响着土壤本身,而且也影响着土壤上面的生物群落。(地壳:是地球表面以下、霍面以上的固体外壳,地壳的厚度是不均匀的,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3千米,高山、平原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壳厚度可达60~70千米;海洋地壳较薄,平均厚度约6千米。地壳的物质组成除了沉积岩外,基本上是花岗岩、玄武岩等。地壳的温度一般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步升高,平均深度每增加1千米,温度就升高30℃。地幔:是介于地表和地核之间的中间层,厚度将近2900千米。主要由致密的造岩物质构成,这是地球内部体积最大、质量最大的一层。地幔又可分成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一般认为上地幔顶部存在一个软流层,是放射性物质集中的地方,由于放射性物质分裂的结果,整个地幔的温度都很高,大致在1000℃到2000℃或3000℃之间,这样高的温度足可以使岩石熔化,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但这里的压力很大,约50万~150万个大气压。在这样大的压力下,物质的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土壤的形成》教案

文档大小:25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