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小运动会》教学反思[五篇材料] 第一篇:《小小运动会》教学反思一、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数学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小小运动会》教学反思。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乐学、爱学。本课围绕动物们的“小小运动会”这一情境,按“入场→开幕→比赛→颁奖→回家”的顺序,用主持人“机灵狗”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情景,引出“导入新课,闯关入场”、“观看开幕式,辨认图形”、“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动手操作,设计奖杯”、“比赛结束,安排乘车”等五大环节,让学生自始至终置身于运动会情境中,积极而又自然的参与每个环节的学习,真正的感受生活,体验数学。二.注重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课标》指出: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在本节课中,多个关键场景均灵活运用了动感十足、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如:在开幕式上,大雁、蜻蜓、蜜蜂们逼真的飞舞;在赛场上,小动物们活灵活现的可爱形象,以及那铿镪有力的《运动员进行曲》、拼奖杯时欢快优美的《杜鹃圆舞曲》,都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为本节课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学反思《《小小运动会》教学反思》。三、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会团队合作与竞争合作的交往,较之竞争的交往在当今及未来社会里更为重要。合作学习能为学生提供参与交流的学习空间与平台,又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本课的教学,我安排了两次合作学习,第一次是“利用图形制作奖杯”,根据各种图形,由团队先设计构思出奖杯,然后再分工贴奖杯;第二次是“解决乘车分配问题”,要求同桌互相交换意见,商量如何安排乘车比较好。通过这两次合作学习,既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多向思维、发散思维能力。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现生活“数学化”数学来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并已应用于现实。《课标》指出: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本课教学的五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渗透着生活问题数学化。如“制作奖杯”,这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事,可利用数学知识,标新立异创新出各种不同的奖杯;如“乘车问题”,生活中经常遇到,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轻而易举的就解决了。这些都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第二篇:《小小运动会》教学设计、反思《小小运动会》教学设计一、创设运动会情景,引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运动会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到大森林里看看小动物们的小小运动会,想去吗?要想拿到运动会的入场券还得先过一关。2、指名口算:二、运用运动会情景,学习新课。1、解决“开幕式”问题。(1)现在你们可以拿到运动会的入场券了,咱们先去看看热闹的开幕式盛况。课件出示主题图中大雁、蜻蜓、蜜蜂依次飞入的队形。(2)提出问题1:请你找出两个学过的图形。1学生独自找图形○2汇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应课件出示队形中包含的图形。○(3)提出问题2:蜻蜓多还是蜜蜂多?多多少?1打开书数一数:蜻蜓多少只?(25只)○蜜蜂多少只?(36只)。2独自在练习本上列式解答。○3汇报:36-25=11(只)(课件出示正确答案。○)2、解决“比赛现场”问题。(1)出示“比赛现场”主题图。(2)师:有哪些小动物在比赛?都有几只?学生一边回答师一边板贴动物图片、写只数。(3)你还能提出哪些书写问题呢?小组为单位,1分钟之内,提出不同的问题,看谁提得好?(4)汇报:学生一边提问题,教师一边将课前预设的这个问题贴在黑板上。(预设学生最多可能提出12个问题)(5)给问题分类。1老师的黑板贴得有点乱,谁能帮老师整理一下?(预○设:比多比少的放一块,求一共的放一块)2为什么这么分?(用加法解答的放一块,用减法解答○的放一块。)(6)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黑板上的问题。(7)汇报: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相应地板书算式。三、延续运动会情景,总结拓展。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2、同学们,小小运动会赛场上的竞争非常激烈,下节课我们还要设计奖杯,颁发给获胜的小动物,请大家将附页3的图形剪下来,准备好材料。《小小运动会》教学反思《小小运动会》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的实践活动。活动的目标是在具体的情境中加强对图形的认识,利用基本图形设计美丽的图案,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对几何图形的欣赏能力。利用10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根据教参教学建议和我班学生

阳炎****找我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