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广告摄影》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篇:《广告摄影》课程教学大纲.《广告摄影》课程教学大纲(2006年修订)课程编号:090041英文名:AdvertisingPhotogeaphy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前置课:素描、色彩、摄影技法后置课:无学分:2学分学时:34课时主讲教师:何卫东、刘明等选定教材:邵大浪,《基础摄影教程》,吉林摄影出版社,2002年版。课程概述:本课程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广告摄影总论,主要包括广告摄影的现实地位、历史演变、评介标准、范畴、特征等;第二部分为广告摄影实践,为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创意、准备、题材、拍摄等。重点为第二部分,在创意、准备、题材的基础上,着重以静物摄影为本,进行分类摄影介绍和实践,主要包括食物、时装、户外、建筑、人像等类别,进一步介绍更细致的分类摄影。本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广告管理与策划专业的学生。教学目的: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教学和实践,让学生掌握广告摄影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求掌握分类摄影的基本拍摄要求,基本要求能拍出达到一定水平的照片,进一步能拍出较高水平的照片。1同时提高其鉴赏力和从照片的拍摄、制作到广告作品中的创意、对照片的选用等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达到广告摄影的标准。教学方法:本课程除课堂讲授基础知识和佳作分析、讨论外,主要方法是实物展示、实物辨识与选用、实际操作,包括室内、室外的各类广告题材以及部分非广告题材实拍,黑白照片的暗房制作,彩色照片的洗印实践等。各章教学要求及教学要点第一章广告摄影总论课时分配:4课时教学要求:本章要求学生从宏观上了解广告摄影的地位、作用、演变和评介标准等。重点要让学生熟悉并领会广告摄影的创作要求。教学内容:第一节广告摄影的现实地位一、广告从文字向图像的转化;二、广告摄影在商业上的优越性。第二节广告摄影的历史演变一、广告摄影的技术发展;二、广告摄影的形式转变;三、广告摄影的风格演变:1、简单写实的广告摄影,2、广告摄影的情节出现,3、好莱坞风格的渗透力,4、小型相机介入广告摄影,5、战争时代的新纪实,6、现代高科技与广告摄影。第三节广告摄影的评价标准一、广告摄影与艺术摄影二、广告摄影的实用功利性。三、广告摄影的创作要求1、鲜明个性与感情振幅2、自由空间与艺术技巧思考题:1、简述广告摄影在商业上的优越性。2、广告摄影经历了哪几个主要发展时期?3、简述广告摄影与艺术摄影的主要区别。4、简论广告摄影的基本创作要求。第二章广告摄影的范围和特征课时分配;3课时教学要求:本章要求学生了解广告摄影的范围,重点了解广告摄影的创作手法和表现形式。方法以课堂讨论和图片解读为主。教学内容:第一节根据对象决定创作手法一、以理服人的贸易摄影广告;二、以情感人的消费摄影广告。第二节总体构思与基本表现形式一、广告摄影与策划的关系;二、广告摄影的基本表达形:1、主体式的表达方式,2、寄体式的表达方式,3、情节式的表达方式;三、广告摄影的多种表现手法:1、直接展示法,2、比喻法,3、象征法,4、对比法,5、夸张法,6、蒙太奇拼贴手法。思考题:1、简述广告摄影与策划的关系。2、什么是主体式表达方式?3、什么是寄体式表达方式?4、什么是情节式表达方式?5、广告摄影的主要表现手法有哪些?第三章课时分配;4课时教学要求:广告摄影的准备工作本章要求学生了解并熟悉广告摄影器材的配置和配备,了解并熟悉感光材料的选用,了解并熟悉附加设备的运用等。方法以观看和实际操作为主。教学内容:第一节选择摄影器材一、广告摄影中的135相机;二、120相机和规格和种类:1、645相机,2、6×6方画相机,3、6×7相机,4、6×8相机,5、6×9相机;三、大型专业相机;四、三脚架和其它辅助器材;五、彩色滤光镜和特殊效果滤光镜。第二节专业胶片一、专业胶片的重要性;二、胶片片速与广告摄影;三、彩色负片与彩色反转片。第三节灯光设备一、连续性光源的特点;二、同步闪光灯的优势;三、各种灯光的辅助装置。第四节背景和工作台一、无缝纸背景与支架;二、小张背景纸和其它背景;三、工作台与亮桌的制作。思考题:1、135相机的镜头质量主要应该满足哪些标准?2、大型专业相机的主要优点是什么?3、广告摄影用的彩色滤光镜主要有哪两种?4、简述专业胶片的重要性。第四章主要静物商品的拍摄技巧课时分配;7课时教学要求:本章重点要求学生熟悉并掌握一般静物拍摄技巧,重点要求掌握各类具有代表性的物体的基本拍摄技巧。方法以图片解读、课堂讨论和实际操作为主。教学内容:第一节透明体——玻璃制品一、玻璃制品的基本布光法;二、玻璃制品的特殊技巧。第二节反光体——铁器、银器、不锈钢、瓷器一、帐篷式灯光照明;二、其它消除反光技法。第三节粗面体——其它各种静物一、物体质感的表现;二、肌理组合的法则;三、静物摄影的脱影法;四、静物组合的优势。第四节静物摄影的

建英****66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