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心理与教育测量学》教学大纲 第一篇:《心理与教育测量学》教学大纲《心理与教育测量学》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1.课程学时、学分及分配课程总课时:54周学时:3学分:3开课学期:42.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3.课程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心理与教育测量发展的历史,心理与教育测量发展的最新趋势,了解心理与教育测量学的基本理论,如经典测验理论,了解测验误差的来源,以及能够根据测量误差的来源较好地减少测量误差。了解影响信度、效度的因素以及如何根据这些影响因素来提高测验的信度和效度。要求学生理解有关项目分析的理论,理解测验误差的概念和种类,理解各种信度和效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运用这些信度和效度时应注意的问题等,理解原始分数、导出分数、常模、离差智商等概念。要求学生掌握项目难度和区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对测验进行项目分析。要求学生掌握信度和效度的概念,能够运用信度和效度对测验进行比较和评价。此外,通过常用的测验的介绍和各种心理测验的使用实验,使学生掌握几种常用的心理测验的使用技能,了解心理测验主试应该具有的资格,测验的选择、施测、评分和解释等一系列测验使用的知识,了解建立心理档案的意义和如何建立心理档案等。4.参考教材与参考书目参考教材:《心理教育测量》戴海崎张锋陈雪枫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中文参考书目:林崇德主编:应用心理学书系。郑日昌、蔡永红、周益群著:《心理测量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教育和心理的测量与评价原理》(第四版)[美]吉尔伯特·萨克斯著王昌海等译,江苏教育出版社。4.课程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心理与教育测验的编制的一般程序、项目分析的理论和方法、信度和效度的概念和理论、分数的解释和合成以及心理与教育测验量表的使用,试图让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初步了解心理测验的编制技术,能够对心理与教育测验进行客观的评价,从而能正确地选择测验和使用测验。本课程的教学难点是心理测验的理论,主要是有关信度和效度的内容。5.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主要有:(1)通过讲授和提问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心理与教育测量发展的历史,把握心理与教育测量发展的最新趋势;帮助学生掌握心理与教育测量学的基本理论,从理论上通晓心理和教育测验的编制和使用方法,以及心理档案的建立等。(2)通过开展对学校、企事业单位等的社会调查、心理测验实验、SPSS数据处理的应用,初步掌握心理与教育测验的适用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3)通过课外阅读,尤其是对外语参考资料的阅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掌握心理与教育测验发展的最新动态,让学生掌握心理与教育测验方面的专业词汇,培养学生阅读外语资料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以便能使学生与时俱进,提高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4)通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大胆清楚地陈述自己观点的能力,善于吸取别人意见中的合理部分,明辨是非,提高对客观现象的洞察力。6.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总评成绩由几个部分成绩决定,期末考试占70%,平时分数占30%。7.实践性教学内容安排利用网络资源(心理测验网站)和已经购买的心理测验工具箱、心理测验量表安排学生实验课,全学期24课时,主要是让学生熟悉各种心理测验量表的使用和特点,巩固所学的心理测验的理论知识。8.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先修课程为普通心理学、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后续课程为心理咨询和治疗。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心理与教育测量概论(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测量的基本性质及其要素;掌握测量量表的四种水平;了解心理与教育测量及其理论基础;掌握心理与教育测量的量表和测验;了解心理与教育测量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中的意义;了解心理与教育测量工作者的素质要求与道德准则。第一节一般测量概述一、测量及其种类二、测量的基本要素三、测量量表第二节心理测验的性质一、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定义二、心理测量的理论基础三、心理与教育测量的量表四、编制心理与教育测量中的测验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第三节心理与教育测验的种类及其功能一、心理与教育测验的种类二、心理与教育测验的功能第四节心理与教育测量工作者的素质要求及道德准则一、心理与教育测量工作者的素质要求二、、心理与教育测量工作者的道德准则第二章心理测量的产生与发展(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中国古代的心理与教育测量;了解现代心理与教育测量在西方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了解现代心理与教育测量在中国的发展。第一节中国古代的心理与教育测量一、能力测量二、教育测量三、对测验理论的最初探索第二节现代心理与教育测量在西方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一、现代心理与教育测量的起源二、心理与教育测量的早期探索者三、心理与教育测量运动的发展四、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当代趋势第三节现代心理与教育测量在中国的发展一、现代心理与

海昌****姐淑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