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年级下册数学《回收废品》教学设计 第一篇:一年级下册数学《回收废品》教学设计《回收废品》教学设计东关小学尤竹梅【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59—60页《回收废品》。【教学目标】1、学会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从小渗透环保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正确列式并计算。难点:理解“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学生自备小棒。【教学过程】一、环保宣传,兴趣导入教师今天去公园看到了一些画面,就把它们拍摄下来了,你们想看看吗?(电脑课件出示图)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师:这都是人们留下的,如果再这样下去我们美丽的公园将变成了什么样呀?(学生想象,并发表简短的感受。)有三个小朋友也意识到了乱扔垃圾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所以他们决定一起来收集这些垃圾废品。这时候环保博士爷爷过来了,夸他们是环保小卫士呢。是啊,这几个小朋友回收塑料瓶,为保护环境出了力,同学们也要向他们学习哦!那我们就一起坐着“回收废品”的车子去看看他们好吗?(板书课题)车子来了,出发吧!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从图上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课件出示:小林:我收集了26个塑料瓶,小红:我收集的塑料瓶比小林多3个,小青:我收集的塑料瓶比小林少4个。只有小林直接告诉了我们他收集的个数,小红和小青没有直接告诉我们他们收集的个数。2、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请代表发言,教师巡视与学生互动。课件出示:小红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小青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3、这节课我们着重解决这两个问题,首先解决第一个问题。4、学生读题,要知道小红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必须看哪两个数学信息?板书:比26多3。5、你能列出算式算出小红收集的个数吗?学生在草稿纸上列式计算,教师巡视。课件出示:正确的算式:26+3=29(个),小红比小林多3个,就是把26加3。6、小红看到同学们这么快就知道了她收集的塑料瓶个数,可高兴了,夸大家真爱动脑筋,小青却着急了,在催大家快点解决下一个问题呢。我们一起来读一下第二个问题吧:小青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同样,要知道这个问题,也必须看两个数字信息,看哪两个数学信息呢?板书:比26少4。你能像刚才解决第一个问题那样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列式计算。课件出示正确的算式和得数:26-4=22(个)7、小结:我们刚才解决的这两个问题就是比多比少的问题,问的数比谁多几,用加法计算,问的数比谁少几,用减法计算。三、应用新知,巩固提高1、刚才解决问题的时候,同学们表现得非常棒,现在老师要带你们参加智力大冲关,你们愿意吗?2、那我们就一起来冲第一关吧!(课件出示题目,学生自己解决后师生共同订正)3、第一关同学们都过了,想过第二关吗?(课件出示第二关题目,学生独自完成后师生共正。)4、前两关都通过了,我们再来冲第三关,好吗?(课件出示第三关题目,同桌共同解决后代表汇报。)四、课堂总结1、本节课,你觉得自己能认真听讲,积极参与,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请举手。2、这节课你最想表扬谁?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同学。3、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和同学们分享一下。(1)回收废品,保护环境。(2)要求的数比谁多用加法计算,要求的数比谁少用减法计算。五、布置作业1、无论何时何地我们看到任何废品都要随手捡起,扔进垃圾桶。2、课本1、2题。第二篇:回收废品教学设计(一年级下册)回收废品教案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59—60页“回收废品”——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二、教材分析教材呈现了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个问题(比多比少的问题),实际上,这类问题都可以用加减法来解决,体会一个数比已知数多,就用已知数加几,一个数比已知数少几,就用这个数减几的道理。如何建立实际情景与加减法意义的联系,是本节的重点。“比多、比少”一直是低学段教学中难点,特别是一年级的孩子。因此,教材先呈现摆学具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可以用加减法解决此类问题,并列式计算。教学时,首先应组织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其次让他们交流图中的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再次理解为什么可以用加减法解决此类问题,并列式计算。三、学情分析本节课是百以內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第六课时,由于有前面整十数加减及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做铺垫,再加上学生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学习起来不太困难,把学习的重点放在理解实际情景与加减法意义的联系上。更要侧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四、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实际,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理解“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2.借助学具操作,能正确列式并进行计算。3.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五、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在具体情景中,理解“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难点: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列式并进行计算。六、

秀美****甜v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