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年级小学生的入学教育 第一篇:一年级小学生的入学教育一年级新生应注意的问题一年级孩子从学前班进入小学,相信孩子都能做得很好,都能开个好头,迈好人生学习的第一步!1、进校要衣着整洁、仪表端庄。男生头发不宜过长,女生头发要梳起来。不得穿拖鞋上学,勤剪指甲,勤洗头洗澡;饭前便后要洗手;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在课室不乱扔粉笔,不乱扔纸屑、铅笔屑。2、上下学要与父母、老师道别。早晨见到老师,要主动敬礼问候。(不能眼睛看着别处,漫不经心地打招呼。)在学校遇见老师,要停下或放慢脚步,注视老师,微笑着向老师问好。3、中午和傍晚放学时,主动对老师说“再见”。4、进校必须讲普通话,待人接物要有礼貌,说话要文明,不准说脏话,不再校园追跑打闹。5、早晨一到学校就入班开始自觉学习,不准在教室说话。6、课前准备要求:铃声响马上安静、有序进入课室→坐好→脸朝门口方向趴在桌面上,闭上眼睛安静等待老师。7、课间要求:一下课,先收拾课本放到书包,拿出下节课的书本,把书本、文具放在桌子的左上角,然后喝水,上厕所;不玩危险的游戏:不在课室追逐打闹;在走廊、楼梯不追逐、跑步;不到围墙下玩耍。8、排队要求:安静出课室→沿走廊站好→手五指并拢,稍用力夹紧裤缝→抬头眼看前一个同学的后脑勺→挺胸收腹站好→专心听指挥。9、集会要求:安静坐(站)好→专心听讲→不搞小动作,不与同学交谈→能坚持到最后。10、眼保健操要求:听到音乐,闭眼做好准备→听音乐按节奏做眼操(注意动作:姿势正确,按准穴位)→不讲话,不睁开眼睛,不搞小动作→专心做好每一节。课间操要求:听到音乐,做好准备→听音乐按节奏做操(注意动作:姿势正确)→不讲话,不搞小动作→专心做好每一节。11、上课要求:上课做到五到:心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认真听老师讲课,积极举手发言,先举手,老师点名再发言;声音要响亮,让同学们一起分享你的思考成果。不懂的问题也要先举手再提问;别人回答问题时,学会尊重别人,认真倾听,如有不同意见要等同学把问题回答完再举手提问。12、离校要求:放学后,知道先整理课桌,自己的学习用品自己整理,做到课桌内无垃圾,课桌周围垃圾及时清理,轻放桌椅,排队离校。以上是学校对孩子的常规、纪律、学习方面提出的要求,希望孩子能很快适应学校的生活、学习。一年级新生家长需引导孩子注意的事项:1、文具、衣服、水壶等用品易丢失,最好做个记号或写上名字,并提醒孩子及时收拾好自己的物品。2、多用“你能行、你会做得好„„”的语言鼓励孩子,让孩子对所做的事充满信心。3、要求孩子按时上学,不迟到。请提醒孩子按要求着装(逢周一学生穿校服;上体育课穿运动服和运动鞋;请不要让孩子佩戴饰物入学校,包括手表等)。4、随时纠正孩子写字的姿势,要求坐端正,胸离桌子一拳,眼离书本一尺,手离笔尖一寸,握笔姿势正确。5、发挥孩子的主动性,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请提醒孩子在每天临睡前自己按课表收拾书包,检查应带的物品,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学习负责。6、开学第一周,您可以到学校门口接送孩子,从第二周开始请您到学校规定区域接送孩子。7、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请您不要随意进入学校,如果需要与老师沟通,请事先预约并做好来访登记。8、请您每天在百忙之中翻阅孩子的作业和作业登记本,和孩子一起分享收获的喜悦,参与评价,并及时在作业登记本上签名,让孩子从一开始就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好习惯。9、若孩子身体不适或有任何特殊情况,需要特别注意或协助的请务必告诉老师;当孩子不能来上学需要请假时,请与老师联系。请家长主动告知班主任学生的特殊病史(如哮喘、心脏病、过敏性疾病等),杜绝事故的发生。如有隐瞒,学校对其产生的后果一概不负责任。10、对于学校所发的通知或致家长的一封信,请您随时留意并详细查阅。11、若您的电话或地址有变更,请告诉老师以便于联络。第二篇:一年级小学生入学教育一年级小学生入学教育作者:周娜文章来源:点击数:1372更新时间:2009-3-26小学一年级是一个人学习的起始阶段,这一阶段学习质量的好坏,对孩子的一生有着无法估孩子从幼儿园的小朋友变成一年级的小学生,这是人生道路上一个大的转折。幼儿园以保教为主,心周到的照顾,让孩子生活得无忧无虑。孩子的许多知识是通过游戏和接触实物等方式,轻轻松松而进入一年级后,每天要上六、七节课,且上课要求思想集中,此外,还得遵守校纪校规,很多事独立完成。作为家长,做好处于这一阶段的孩子的教育引导,让孩子更快适应新的环境,十分重要(一)行为上的准备行为上的准备包括:培养孩子的纪律意识、时间观念、文明行为、正确举止(1教育孩子遵守学校纪律。孩子在幼儿园里每天都有午睡的习惯,上了小学就没有了,因此,在星期就可中断孩子的午睡习惯,以免孩子上课时打瞌睡。另外,孩子长期生活在父母、爷爷、奶奶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如今将要到一个受纪律约束的环境里

夏萍****文章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