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年级计算检测 第一篇:一年级计算检测2012--2013学年一年级下学期口算测试题78-9=48+26=99-56=39+5=28-13=27+6=54-8=24+39=48-8=1、我是计算小高手(100分)87-69=32+18=27-8=18-7=31-5=19-5=19-8=24-9=19-8=14+6=19+9=35+16=35-30=57-8=12-9=24+9=9+14=10-9=12-10=35+7=14-9=50-3=49+38=36+20=80-68=8+25=16-8=22-9=14-14=25-6=12+8=18+10=60-23=50-21=37+7=9+30=72-58=20+58=69-30=49+26=50-17=第二篇:小学生计算能力检测总结小学生计算能力检测总结时间:2012-06-1208:37:41来源:黑山县教师进修学校作者:小教部本学期,为了进一步落实“抓好抓实小学生听、说、读、写、算等方面的训练”这一举措,加强对各乡镇中心小学进行学科能力训练的督导和检查,教师进修学校于5月16日,继每个学期的能力检测后,再一次对全县27所中心小学、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进行了全面的检测。就数学学科来说,计算能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功,也是数学学习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技能之一。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前几个学期,我们重点抽测的是第一学段的口算,通过几个学期的训练,发现第一学段学生的口算能力普遍得到了增强,不管是口算速度,还是准确率方面,都是比较令人满意,也达到了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每分钟1——2题的要求。因此,从去年开始,我们加入了对高年级的计算抽测,发现学生的计算技能、应用运算律进行计算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针对这种情况,本次检测,我们重点对六年级进行了计算能力抽查。通过检测结果以及在平时下乡调研中与个别学校的领导、教师的交流,我们深有感触:一、取得的成绩1、从各校重视程度上看本学期里,大部分学校对于学生的计算技能的训练比较重视,从开学初就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制定了严密的训练计划,并能严格执行这项计划,保证了训练的时间,准备了训练的内容,学校也自行组织了相关的竞赛活动,这样就促进了计算活动的开展。同时,在与教师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大部分教师在平时经常拿出一定时间进行计算训练,教师自己印制的计算的题单也非常多,有口算,也有笔算,教师也花费了一定的时间对题单进行批改。总之从学校领导到教师,都非常重视这项活动的开展。2、从学生答题速度上看本次计算检测,题单中共有35道脱式计算题,普通的脱式计算有18道,应用运算定律进行脱式计算有17道题,答题时间是10分钟,通过学生答题的情况来看,绝大部分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大致答完15——25道题(以正确率为准),只有极个别学生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10道以下。标准中对于第一学段乘除法笔算技能评价要求是每分钟1——2题,参照第一学段的乘除法笔算技能的评价要求,我们可以看出我们抽测的第二学段学生对于脱式计算的答题速度已基本上达到了标准中规定的,这都是我们的学校严格要求,我们的教师平时坚持训练的结果。3、从学生答题结果上看本次检测,全县各所学校成绩普遍较好,除了个别学校外,各校成绩比较接近,差距非常小。具体结果统计如下:二、存在的问题1、忽视训练目的通过检测我们发现,学生答题比较快。参照标准,大部分学校的学生经过训练,已达到或基本达到要求,平均每分钟能完成1——2道题左右(以正确率为准)。但从学生的答题结果上看,个别学校、个别学生的成绩并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的教师在训练过程中忽视计算训练的目的,只重视学生的答题速度,却忽视学生答题的准确率;只重视了部分学生的提高,却忽视了学生的整体。2、忽视学生的习惯养成这次抽测,暴露出一个最大的问题在于我们的大部分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习惯养成。良好的习惯包括很多方面,首先说学生的字迹,有些学校的学生书写的字迹特别潦草,看起来令人十分不舒服,还有的学生在脱式计算时一步写出得数,这就说明我们的教师在平时的练习中不注重学生的书写训练和答题习惯的培养。其次,个别学生尽管答得快,但正确率低。这说明我们老师在平日的训练中,只注重了学生的答题速度,忽视了对学生答题正确率的要求。3、忽视训练形式通过平时调研中与基层教师的交流,我们也反馈到了这样的信息:有些教师在训练计算时不注重训练的形式。个别教师认为,计算训练就是规定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做完几道题就行了,忽视了准确率;还有的教师在能力检测前,突击几天进行练习,上课练,下课也练,弄得学生筋疲力尽,怨声载道。但计算训练真应该这样简单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这种训练形式枯燥乏味,根本不可能激发起学生的练习兴趣来,学生被动的练习,又怎么可能

一吃****成益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