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教案《比大小》 第一篇:一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教案《比大小》《比大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2、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3、学生经历整理、比较等活动,探索出由比物体数量的多少到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教学重点: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建立初步的符号感。教学准备:投影仪;课件;图片:2根香蕉、3个桃子、4个梨、9只猴子。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一)请学生认读1—5各数。(二)提问:4前面的数是几?3后面的数是几?二、探究新知(一)师讲故事后,出示主题图提问:1.图上有哪些水果呢?分别是多少呢?2.图上有几只猴子呀?(师播放课件)(二)引导学生学习“>”“<”“=”1、教学“=”(猴和桃比)(1)师将3只猴子和3个桃子的图片粘在黑板上。(2)提问:这里猴子和桃子哪个多些?(同样多)(3)师说明:当猴子和桃子同样多的时候,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那么我们就可以用这个符号连接起来(板书“=”)(4)提问:这是什么号呢?(板书“等号”)(5)提问:这个式子怎么读呢?(板书“3等于3”)2、教学“>”(猴和香蕉比)(1)师将3只猴子和2根香蕉的图片粘在黑板上。(2)提问:现在猴子和桃子哪个多些呢?(猴子多些)(3)师说明:3只猴子多些,2根香蕉少些,也就是说3要大些,2要小些,那么我们就可以用这个符号来连接(板书“>”)(4)师指出“>”的名称是大于号并板书。(5)师教读3大于2并板书。(6)引导学生观察“>”,提问:大于号的大口朝着的数要大些还是小些?尖尖朝着的数要大些还是小些?从而得出顺口溜:大口朝着大数,尖尖朝着小数。3、教学“<”(猴和梨比)(1)师将3只猴子和4个梨的图片粘在黑板上。(2)提问:现在是什么多些呀?(梨)(3)师说明:4个梨多些,3只猴子少些,那么也就是说4要大些,3要小些,那么我们就可以用这个符号来连接(板书“<”)(4)提问:这个符号它的名字是什么呢?有没有同学知道?(板书“小于号”)(5)提问:那么这个式子怎么读呢?(指名读并让学生教读两遍,师板书“3小于4”)(6)引导学生观察“<”,提问:小于号的大口朝着的数要大些还是小些?尖尖朝着的数要大些还是小些?从而得出小于号跟大于号同样的性质:大口朝着大数,尖尖朝着小数。4、区分“>”、“<”学生观察“>”、“<”,思考:大于号和小于号有什么不同呢?从而得出顺口溜:大口朝左大于号,大口朝右小于号,或者左手小于号,右手大于号,两边相等等于号。三、巩固练习多媒体展示练习题四、全课总结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今天,我们认识了三个符号:等号、大于号、小于号。知道了不管是大于号还是小于号都是:大口朝着大数,尖尖朝着小数。还知道了:左手小于号,右手大于号,两边相等等于号。第二篇: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案第三单元比大小一、教学内容:P17-P18;练习二第3和5-8题二、课程标准描述: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三、学情与材料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数的顺序,比较多少,这节课学习比较数与数的大小。四、学习目标:1、认识“〉”、“〈”、“=”,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数的大小。2、培养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五、学习重难点教学重难点: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数的大小六、评价活动方案:1,通过课本的做一做检测目标1的达成度2,通过主题情境图检测目标2的达成度(3)教师:表示两种东西一样多,我们可以用符号“=”表示,并在图下面写上“3=3”并教读这个式子。4、学习“3〉2”方法与前面相同,告诉学生3比2大可以用“〉”表示,说说大于号的形状,5、学习“3方法与前面相同。与小于号比较,借助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记忆大于号的用法,如“大嘴对大数,尖角对小数”等。6、区分“〉”和“用手势表示不同等符号,教师说名称,学生用手势表示(2)教师说名称,学生用小棒摆出来(3)5以内的数字比大小,填上正确的符号(三)分层次练习的第5题学生自由独立完成,然后学生互评,最后全班集体评价第三篇: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大小教案。第三课时:比大小时间:2016年9月9日教学内容:教科书的内容。学情分析:学生在学前教育中已经初步认识了1--5各数,并掌握了5以内数的加减法,在此基础上,教学本节课应该很容易,但在规范书写上要加强力度。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而且要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初步培养学生判断、分析及处理问

雨巷****碧易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