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三国鼎立教案 新人教版.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6
约1.4万字
约29页
0
29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三国鼎立教案 新人教版.docx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教案新人教版.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教案新人教版

第一篇: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教案新人教版三国鼎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2.过程与方法:(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批判地继承曹操、诸葛亮的道德、精神;(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4.重点: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5.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的史观。[教学策略]1.教法选择:直观法、比较分析法、史料分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2.学法选择:观察法、对比分析法、史料解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3.课堂组织形式:分组讨论。4.教具媒体组合应用:多媒体展示。5.课程资料开发利用:教材插图和史料、网上下载的部分资料等。[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板书设计]第18课三国鼎立一、官渡之战200年袁绍与曹操二、赤壁之战208年孙权刘备联军与曹操三、三国鼎立1.220年曹丕建魏,都:洛阳;2.221年刘备建立蜀国,都:成都;3.222年孙权建立吴国,都:建业[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第21课三国鼎立,就是那像一个圆鼎的三条腿分立似的分布在中国大地上的三国。今天我们共同讨论这课的内容。3.讲述新课:三国是哪三国?同学们是知道的,但未必清楚,请翻翻课本找到关于三国建立的那一段,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讲讲。220年曹丕建魏,都:洛阳;221年刘备建立蜀国,都:成都;222年孙权建立吴国,都:建业。播放多媒体《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是非成败转头空,转头之间或得或失,这个道理突出地表现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两大战役中。这两大战役都有曹操这个主角,大概同学们对曹操也很有兴趣,先从课文中找出这两个战役的年代。(官渡之战在200年,赤壁之战在208年)相距仅八年的两战,曹操呢?前者以少胜多,后者以多败于少,这是为什么?请大家评论,我们先说说官渡之战。(留出一段时间让学生准备,后由学生发言,讲述故事。)208年,孙刘联军在长江边的赤壁与曹操对垒。请大家先谈一下在这一战中居于优势的曹操,弱点在哪里?赤壁之战经过、结果又如何?(先观看多媒体诗词大江东去……,后由学生发言)接下来我们一块了解魏蜀吴三国经济的发展情况。4.小结:展示课件知识点汇萃5.课堂讨论:戏曲中的曹操与历史中的曹操区别。播放多媒体资料,戏曲资料并展开讨论。最后由教师小结,指出如何评价曹操。(对于曹操的一生的评价是一个1000多年来争论不休的问题,曹操的人生哲学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但他爱惜人才,他从下层选拔,从敌方争取;他还重视文化,他本身也是一位大诗人,他统一北方,功劳是不可低估的。有人把他说成乱臣贼子,是不对的,谁有本事谁就应当称帝,罗贯中以汉朝为正统,在《三国演义》影响下,曹操就成了舞台上的白脸奸臣,这是不公平的。)6.课堂练习:见课件。7.布置作业:各地指定教辅材料中的相关练习。第二篇:七年级历史《三国鼎立》教案设计七年级历史《三国鼎立》教案设计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七年级历史《三国鼎立》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2、学科:历史3、课时:14、学生课前准备:(1)熟悉教材,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曹超,诸葛亮等时间和人物,多少有一定的了解。(2)课外收集有关描写“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相关资料,和有关三国的成语或歇后语,三国人物,史实方面的诗词二、教学课题【知识与能力目标】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超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超战败、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魏、蜀、吴在三国发展经济、巩固统治方面实行的具体政策和措施。能认识到三国鼎立是由东汉末年得军阀割据到局部统一的进步,是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过度;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史观评价著名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能分析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以由此带来的影响;通过对历史事实和文学艺术作品中描述的情节比较,提高对历史事实和文学创作的分辨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分析历史现象背后所反映的本质的东西。例如袁绍的一个谋士许攸投奔曹操的故事,反映了袁绍和曹操对人才的不同态度,也反映了曹操善于抓住人心的特点,再联系曹操为复北方经济所采取的措施,更能看出他胜人一筹的政治家品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东汉末年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导致了分裂割据局面的出现,三国鼎立局面尽管延续了几十年,但历史发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三国鼎立教案 新人教版

文档大小:29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