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1.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6
约1.6万字
约33页
0
32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七年级历史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1.docx

七年级历史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1.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七年级历史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1

第一篇:七年级历史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1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重要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刘备、孙权),区别文学描写和历史原貌之间的关系;了解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说出其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系;简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它对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指出三国的大概地理位置,提高识图能力;通过录像、材料分析,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地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有关史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学习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这一时期的史实,了解曹操(诸葛亮)等作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我国历史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设计思路〗学情分析学生对三国历史多少有一些了解,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浓厚,表现欲望强烈,通过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教学,可以进一步刺激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渴求;通过学生的课堂讨论分析,可以增强师生的互动性。教材分析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初期阶段。东汉末年政局混乱,黄巾大起义使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地方割据势力膨胀,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百姓渴望结束混战,实现统一,恢复安定生活。经过“官渡之战”曹操统一了北方;经过“赤壁之战”,曹操、孙权、刘备分别据有中原、江东、四川等地,形成三分天下之势,最终形成三国鼎立局面。教学设计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大量的影像、动画、图片等信息,不断地为学生创设一种历史情境,通过几段录像及动态的过程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刺激学生的有意注意。讨论题的设计,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探究。在讨论中,既可以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又可以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意识。〖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图片1:课题动画图片2:(录像)讲课前我们先看一段反映东汉末年政治、经济、军事状况的录像,然后我们比一比,赛一赛谁的记忆力好,谁的综合分析能力强。下面我们就看一看同学们谁的记忆力好,谁的综合分析能力强,通过录像我们可以看出东汉末年政治、经济、军事情况如何呢?要求说出:政治上:政局混乱,外戚宦官专权,朝政腐败,农民起义军事上:军阀割据经济上: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民不聊生。教师归纳;外戚宦官轮流执政导致东汉后期政局混乱,政治非常腐败,朝政腐败,官逼民反,公元184年爆发了张角等领导的黄巾大起义,朝廷无力扑灭烽烟四起的农民起义,只好号令各地豪绅组织地方武装就地镇压,由此造成地方势力恶性膨胀,中央政权日益衰落,东汉政权名存实亡,逐渐形成群雄割据,天下大乱的局面,三国鼎立的时代也从此拉开了帷幕。一、曹操统一北方1.了解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情况(识图)图片3:我们来看当时主要的军阀割据势力有哪些呢?学生回答:有曹操,袁绍,袁术,孙权等,在中原的军阀混战中,有一个人越来越突出,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曹操。曹操以数千人起家,他採取了哪些措施使自己的实力逐漸强大起來的呢?2.材料分析:曹操势力日渐强大的原因(材料一)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唯才是举,招贤纳士。经济上:实行屯田,奖励农耕。图片4:材料分析196年,曹操把流离失所的汉献帝接到许昌,从此“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党取得了优势地位。曹操爱才若渴,连下几次唯才是举令,于是一大批贤臣名将聚于麾下,采用屯田政策,(招募流亡农民,垦荒屯田,不仅解决了流亡农民的生计问题,而且对北方的生产恢复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更关键的是它解决了大部队粮草供应的难题)。就这样,曹操敢于向当时的大军阀袁绍挑战,双方在官渡展开了一场生死决战。3.讲解“官渡之战”flash动画:官渡之战4.分析曹操以少胜多的原因(附材料二,加以说明)材料分析:毛玠语太祖曰:“„„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织,蓄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太祖敬纳其言。——《三国志》我们看到在官渡之战中,曹操明显处于劣势,然而兵力并不能决定战争的胜负,它还取决于其他很多因素,曹操之所以能够以少胜多打败不可一世的袁绍是因为他占有许多优势。回忆一下我们所讲的内容,想一想曹操拥有哪些有利条件?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招贤纳士。经济上:实行屯田,奖励农耕。挟天子以令诸侯,拥有政治上的优势。招贤纳士,谋士如云,勇将如雨。实行屯田政策,解决了大部队粮草供应问题。而袁绍这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一则材料图片5:材料分析:沮授说绍云:“„„宜迎大驾,安宫邺都。挟天子以令诸侯,蓄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绍弗能用。——《三国志》袁绍自恃祖上根基深厚,地大,兵多,粮足,听不进正确意见。在官渡之战中,袁绍傲慢,不采纳许攸的建议;曹操虚心,接受降曹的元少谋士许攸的意见,也是曹军取胜的重要原因。5、强调官渡之战的作用图片6: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打败了袁绍,为统一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七年级历史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1

文档大小:32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