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七年级上语文期中复习,教学案.docx / 文档详情
七年级上语文期中复习,教学案.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6
约2.9万字
约56页
0
48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七年级上语文期中复习,教学案.docx

七年级上语文期中复习,教学案.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七年级上语文期中复习,教学案

第一篇:七年级上语文期中复习,教学案七年级上语文期中复习教学案:古诗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一、诗词复习要点1.王湾《次北固山下》(1)赏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一句。参考:用大小映衬的手法。小景(顺风而来的白帆)与大景(开阔平静的江面)互相映衬,精妙传神。(2)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参考:这两句中用“生”“入”二字用拟人化手法。将“海日”“江春”人格化,而寓有生机。生动地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3)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参考:对家乡亲人的思念。2.杜牧《赤壁》(1)这首诗是怀古咏史之作,它题咏的是哪一件历史事件?赤壁之战。(2)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运用了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别出心裁。3.苏轼《浣溪沙》(1)这首词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2)上阕描写了怎样的景色?幽静、充满自然生机、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象。(3)赏析下阕。下阕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发感慨和议论,劝阻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体现了诗人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性格。4.王建《十五夜望月》(1)这首诗通过渲染中秋望月的特定环境气氛,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营造了清冷寂静,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2)赏析“中庭地白树栖鸦”一句。“地白”二字字庭中月色,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使人沉浸在美的意境之中。“树栖鸦”三字,朴实、简洁中、凝练,既写出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月夜的寂静。(3)赏析“冷露无声湿桂花”一句。“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还使人联想到月宫中美景。(4)赏析“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两句。这两句诗人不正面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将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深沉。“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化虚为实,给人以动态形象感,将无形的秋思写得生动可感。仿佛秋思随着银色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5)这首诗抒发诗人怎样思想感情?抒发了诗人别离思聚的感情。5.苏轼《水调歌头》(1)分别概括上下阕的主要内容。上阕写月下饮酒,词人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下阕写对月怀人,词人由感伤离别而转为对离人的祝福。(2)这首词反映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全词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脱物外,但积极的出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全词的感情基调是乐观的。(3)简要分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全词深沉婉曲,流转自如,以美丽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意思是什么?(见课文)二、文言文复习要点(一)《古代寓言二则》1.通假字:(1)而置之其坐坐同“座”,座位(2)反归取之反同“返”,返回2.一词多义:其:自度其足郑人的之:至之市到——去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他何不试之以足代鞋子遽契其舟那,那个是吾剑之所从坠用于主谓之间,不译度:自度duó其足量长短而忘操之代尺码吾忘持度dù尺码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代剑3.特殊句式:(1)倒装句:郑人有欲买履者有个想买鞋的郑国人无自信也不相信自己的脚(2)反问句:不亦惑乎(表示委婉语气)不是很糊涂吗4.性格:固执、迂腐5.手法:通过人物对话讽刺;通过议论讽刺6.道理: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7.启示:学习上不能读死书,死读书。要善于思考,灵活应用„„„(二)《幼时记趣》1.通假字:项为之强“强”同“僵”,僵硬以土砾凸者为邱“邱”同“丘”,土山2.一词多义:之:故时有物外之趣(助词,的)昂首观之(代词,指“群鹤舞空”的景象)项为之强(代词,指“昂首观之”)观之正浓(代词,二虫斗)心之所向(助词,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驱之别院(代词,指“癞蛤蟆”)为:项为之强(因为)以丛草为林(当作)以:徐喷以烟(用)以丛草为林(把)3.固定句式:作„„观(当作„„看),以„„为(把„„当作)4.一个中心:记趣5.两个原因:眼力好,善于观察和想像6.三个故事: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7.四幅画面:群鹤舞空图,青云白鹤图,神游山林,鞭打蛤蟆8.语言简朴、自然、生动。(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昂”“强”这一细节表现了观赏群鹤舞空图的专注入迷。(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吐”“吞”生动表现蛤蟆用舌头捕捉小虫动作的迅速、准确,极为传神。(3)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捉”,“鞭”,“驱”既表现驱赶蛤蟆过程,又表现了惊恐方定,随即惩罚蛤蟆,驱除强暴,同情弱小的急切心情。(4)冲烟飞鸣“冲”使人想见蚊群在弥漫的烟雾中乱飞乱闯的情景。(5)果如鹤唳云端“唳”仿佛使人听到鹤飞云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七年级上语文期中复习,教学案

文档大小:48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