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五单元泥土的歌二教案1 第一篇: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五单元泥土的歌二教案1第五单元泥土的歌(二)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欣赏六首不同地域的民间小调,能随乐哼唱,并能富有感情地跟唱《采茶灯》。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讲解、谈论、交流等方法,让学生体会不同地域的民间小调。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对本课学习的民间小调的风格和特征进行简单的描述,并能用简介的语言概括小调的基本特征。2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接触过了山歌和号子,对于小调还没有具体的概念。3重点难点1、体会并总结小调的特点及民歌创作实践。2、能对本课学习的民间小调的风格和特征进行简单的描述,并能用简介的语言概括小调的基本特征。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展示采茶的风光图片,向学生简介茶文化,并简介采茶劳动中产生的艺术形式——采茶歌舞。活动2【导入】教学过程三、新课教学:(一)欣赏福建民歌《采茶灯》(1)听赏器乐作品《采茶灯》,引导学生探讨作品的音乐特点。(2)对比欣赏歌曲《采茶灯》,讨论器乐作品《采茶灯》与歌曲《采茶灯》的关系,并随乐哼唱歌曲。(3)老师用琴弹奏主题音乐。(4)学生随乐表演采茶舞。(二)欣赏《采茶调》(1)听赏老师范唱云南民歌《采茶调》(2)老师引导学生探讨:这首《采茶调》与《采茶灯》在悬梁刺股、音调及风格上有什么区别?(3)老师引导学生学习采茶舞的律动。(三)欣赏山西民歌、云南民歌《绣荷包》(1)老师介绍“绣荷包”调的由来及观看形态各异的荷包。师:在我国传统民俗中,“荷包”是青年那男女交往的一种“信物”,各地的“绣荷包”调多用来表现女性对意中人的深切四年和期盼之情。(2)对比欣赏云南、山西民歌《绣荷包》。唱词:云南《绣荷包》段式结构相对自由。山西《绣荷包》段式结构相对规整。旋律:云南《绣荷包》音调委婉细腻。山西《绣荷包》音调明媚缠绵。(3)引导学生探讨两首“绣荷包”不同的音乐特点。(4)随乐学唱,并引导学生探讨小调传情达意的功能。(四)欣赏《月儿弯弯照九州》(1)聆听老师范唱歌曲《月儿弯弯照九州》。(2)引导学生探讨歌曲表达的心情。(3)老师简介歌曲的来历。唱词:七字句的结构形式。旋律:旋律线丰富多变,表现力强。(4)随乐学唱歌曲1-3遍。(5)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五)欣赏《王大娘钉缸》(1)播放歌曲《好汉歌》,并引导学生随乐哼唱。(2)播放民歌《王大娘钉缸》,引导学生探讨:这首歌曲与《好汉歌》有何异同?唱词:上下句的结构形式旋律:生动活泼,诙谐幽默,富于亲切感。(3)简介《好汉歌》的创作来源。(4)老师引导学生随乐跟唱《王大娘钉缸》(六)课堂探讨与延伸1、老师引导学生讨论这五首歌曲有什么共同点?2、听辨活动:播放小调、山歌、劳动号子等三首民歌片段,巩固复习汉族民歌的相关知识。3、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1)曲调具有流畅、婉柔、曲折、细腻的艺术特点。(2)节拍规整而不拘泥,节奏感鲜明而强烈。(3)结构大多以单曲体为基础,讲究结构内部的规整性和匀称性。(4)唱词中的衬词、衬腔定型化和规整化。(七)小调的概念:小调是民歌的一种体裁,是流行于城镇、里巷的民间歌曲,在艺术上有较多的加工。其音乐结构大多方正均衡,节奏规整,曲调细腻婉柔。第二篇: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五单元泥土的歌二教案2第五单元泥土的歌(二)1教学目标1.欣赏书本中几首不同地域的民间小调,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采茶灯》,并用葫芦丝演奏歌曲《王大娘钉缸》。2.尝试用民歌中常用的“同头换尾”创作方式,创编2-4小节旋律。3.能对本课学习的民间小调的风格和特征进行简单的描述,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调的基本特征。2学情分析本单元主要学习《泥土的歌(小调)》,上学期已经学习了《泥土的歌》(一)——劳动号子与山歌,但大部分学生由于对传统音乐缺乏兴趣与激情,所以如何引导学习能够快乐的学习是本单元的关键。教师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充分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爱好音乐的兴趣,对他们要多鼓励多表现,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培养他们的感情。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欣赏、体验歌曲(演唱歌曲《采茶灯》,用葫芦丝演奏歌曲《王大娘钉缸》),并总结小调的特点。2.歌曲创编。教学难点:演奏歌曲《王大娘钉缸》、歌曲创编——“同头换尾”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复习导入播放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等民歌片段,猜所属民歌体裁形式及音乐特点:(教师引导学生欣赏音乐,回顾总结劳动号子、山歌的民歌相关音乐特点,并引入本课教学内容——小调)活动2【活动】1.欣赏《王大娘钉缸》1.播放歌曲《好汉歌》,并引导学生随乐哼唱。2.欣赏后提问:歌曲名是什么?歌曲情绪是怎样的?3.对比聆听民歌《王大娘钉缸》,提问:歌曲旋律与《好汉歌》有何相同点?4.简介《好汉歌》的创作来源:A.教师引导学生用葫芦丝吹奏歌曲《王大娘

睿德****找我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