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三字经第七课.docx / 文档详情
三字经第七课.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6
约8.9千字
约17页
0
21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三字经第七课.docx

三字经第七课.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三字经第七课

第一篇:三字经第七课三字经第七课《曰春夏曰秋冬》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仍然为世人所公认,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而本节课教学内容为“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告诉我们一年中有春、夏、秋、冬四季之分。这四时季节不断变化,春去夏来,秋去冬来,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说到东、南、西、北,这叫作“四方”,是指各个方向的位置。这四个方位,必须有个中央位置对应,才能把各个方位定出来。至于说“五行”,那就是金、木、水、火、土。这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宇宙各种事物的抽象概念,是根据一、二、三、四、五这五个数字和组合变化而产生的。古人认为,水火金木土,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要素,并用它们的相生相克,来解释变幻无穷的一切事物,这就是既简单又神秘的五行学说。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基础,在政治上、哲学上、医学上有着深远的影响。那么本节课采取“扶”与“放”结合的方式,把教材内容中所包含的格律规则、用韵规律、达情手法等方面的内容,运用引、插、拓三种资料补充方式,引权威解读以晓其源,插时代背景以入其情,拓同类词体以悟其法,开拓学生的认知视野,为学生的学习构建由感性到理性、由物象到意象的发展阶层。二、目标设定1、初读经文,读准经文中的生字新词,尝试根据节奏进行朗读,在诵读的过程中体会经文的意思,并找出韵脚。2、明白一本四季春、夏、秋、冬是循环往复的,掌握东南西北四个方,并了解五行学说。3、引导学生运用三字经的表达句式与表达手法,根据经文格律,结合经意填词仿写。三、策略构建为了充分贯彻国学教育中传承与弘扬并举的教育宗旨,国学诗词教学诗以晓词牌、识格律、明词意、察词情、习写法五项技能为教学目标,遵循读、思、悟、练四能一体化发展的培养思路,加强朗读、思考、感悟、用法的整合,巧妙运用引、插、拓三种资料补充方式,广开学生视野,构建读中启智,思中明法,悟中察情,练中习法的课堂流程。四、流程设计(一)激趣导入,1、你知道一年之中有几个季节?2、分别写出季节的名称。(二)读文晓韵1、初读正音出示句子: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读文贵正,音正则字准,气正则韵出,先试着读一读,连续读两遍,注意把字咬准,音读正。(生读。)教师随机正音:特别留意文中的“曰、应、行、数”这几个字的读音。2、划分节奏文有节奏,句有停顿,现在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试着用节奏线画一画停顿的地方,(学生听并划出句子内停顿的地方)。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学生试着自读与对读,教师检查学生朗读的节奏划分,并让学生汇报读,相机引导)。教师引导:注意停顿与延音是有区别的,停顿是无声而有气,延音是有声有气,是声音的延续,再来体会停顿与延音的区别.(学生试着练习,掌握停顿与延音的区别)3、掌握轻重读古文讲究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现在听教师范读,看看你们能发现老师在轻重处理上有什么规律。(学生听)学生交流发现:学生1:第一二声的字读得轻,声音有延长。学生2:第三四声的字读得重,声音更短。学生3:在停顿的时候,声断而气相连。学生4:韵脚读得比其他仄音更重、更长一些。教师:这就是读诗词时常用的平长仄短的读法,平声读得轻而缓,仄声读得重而急,韵声读得沉而略长,现在请你们按照平长仄短的读法来试试。 ̄/ ̄↑ ̄/ ̄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学生交流展示这一句。然后全体学生按照这种读法读全文。4、体会音韵找出文中押韵的字,加重声调,略加延长,听听有什么效果?(三)会文悟情现在请大家先读一读译文,再来读文,看看这首古文告诉我们什么?学生古文与译解对读,然后学生汇报。文中描述了哪些天文、地理的知识?四时、四方、五行1、解“四时”“四方”之意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一年中有春、夏、秋、冬四季之分。这四时季节不断变化,春去夏来,秋去冬来,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说到东、南、西、北,这叫作“四方”,是指各个方向的位置。这四个方位,必须有个中央位置对应,才能把各个方位定出来。)释“东”:远古时期的人们以为地球是方的,而我们中国人就居住在地球的中央。我们看繁体字“东”,一个日,一个木,正是表示太阳从树上冉冉升起。古人一看,太阳怎么从树上升起了,还每天都从那里升起,固定的。好,就先把它定为东。古代人跟着太阳的轨迹看,每天差不多的时候,它又从西边落下去了。在甲骨文当中,西是什么样子呢?西就是一倦鸟,很疲倦的一只鸟,在树上歇息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三字经第七课

文档大小:21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