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三年级数学期末检测质量分析 第一篇:三年级数学期末检测质量分析2012—2013学年度三年级数学年末统测质量分析任课教师:尹石武一、试卷分析本次质量检测试卷的整个难易程度适中,考察的知识面广,题量也符合学生的练习要求,题目的形式多样,实际运用较好,体现了新课标的一些精神,是一份比较好的检测学生双基知识的试题,为今后的教学起到了一定的导向作用。试题的编制即侧重于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同时部分试题蕴涵了对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能力等数学知识综合运用水平的考查。试卷有以下几个特点:1、题型多样,包括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计算题(口算、竖式计算、脱式计算)、看简单的路线图并填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及面积的计算、根据统计表求平均数、解决问题等。2、贴近生活,注重考查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数学中的应用。3、注重运用,有一定灵活性。试题特点:1、综合运用性强一道题目不仅考查一个知识点,而是考查有联系的多个知识点。目的是要求学生能融合贯通,全面分析并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注重计算能力的考查,测试学生是否有扎实的基本知识和熟练的运算能力。整套试卷计算量大,范围广,分布于填空、判断、选择、口算、竖式计算、脱式计算、解决问题中。3、注重对学生生活实际经验在数学中的运用的考查,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充分体现了数学的实用性。二、整体情况及答题分析(一)整体情况分析本次考试三(1)班35人参加考试,平均分75.3分,全镇排名第6名;三(2)班35人参加考试,平均分74.36分,全镇排名第8名。两个班的考试结果居全镇中上水平,但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二)答题分析1、填空并不难,全对不简单。本部分着重测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生对本册概念的理解。大部分学生较好地掌握位置与方向及年、月、日的相关知识、经过时间的计算、单位名称的合理运用、小数大小的比较、时间单位、面积单位的认识及互换,长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正确率较较低。特别是对判断商是几位数还存在一定的困惑,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差,造成答题错误。如第2题:□32÷5要使商是两位数,□里最大填();要使商是三位数,□最小填()。2、我是小法官。本部分涉及面广,着重测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分析、判断能力。大部分学生能根据提供和信息认真思考,做出正确判断,正确率较高。也有部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有误,不能做出正确判断。如,第3题不能正确理解“小数的含义”。3、请你选一选。本部分着重测查学生的审题、分析、推理以及筛选的能力。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认真思考,选择正确的答案,正确率较低。部分学生不够细心,如第5题没有认真理解题意,根据正方形的面积求正方形的周长好多学生求不来。4、我是计算小能手。本部分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口算,列竖式计算,脱式计算能力,促进学生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养成认真审题等良好习惯。抽样发现,大部分学生能正确地进行两位数乘法,小数加减计算,口算的正确率高,较好地掌握列竖式计算的方法,正确地掌握两步计算的四则运算顺序,正确率达75以上。但有个别学生乘法口诀掌握不扎实;列竖式时数位没有对齐,商中间或末尾的0没有写;计算时抄错数字等。5、看一看,填一填。本部分着重测查学生看简单路线图的能力,能看简单的路线图填空。大部分学生能正确填对,但有个别学生对位置与方向这一部分的知识掌握得不是很好。6、计算图形的面积和周长。本题主要检测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和周长公式的掌握与理解。少部分学生由于没有记住这些公式导致答题错误。7、看统计表求平均数。本题既检测了学生对统计表相关知识的掌握,又检测了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本题正确率较高。8、解决问题。能灵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是学生学习数与运算的重要目标。本题主要测查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在本题中出现的错误率极高。特别严重的是第5题:一辆汽车从早上7时50分出发,行驶了145分钟到达终点站,汽车到达终点站是几时几分?由于学生没有很好的区分开“时刻”与“经过时间”之间的差别,学生很容易做丢。错题原因分析。对于时间的概念,并不是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一两节课就能够形成的,而是需要我们长期都要坚持去做的一件事情。更多的是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感悟。三、思考与建议针对本次统考抽样评卷存在的问题,反思我们的教学,建议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工作:1、加强基础训练,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关注学生,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加强基础训练,努力提高每节课的教学质量。(1)重视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每天坚持口算训练,提高学生的口算正确率和速度。(2)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既是教学中的重点,又是难点。教师在教学中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情境进行分析

靖烟****魔王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