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三河二中教学工作总结1 第一篇:三河二中教学工作总结1顽强打拼争创一流佳绩励精图治实现新的跨越——三河二中2011—2012学年度教学工作总结2011—2012学年度,在市委、市政府和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开创了新的局面,跃上了新的台阶。特别是2012年优异的高考成绩更是让全校师生欢欣鼓舞:本一总上线人数达到213人,其中文化考生本一上线199人;本二以上累计上线人数达到635人,其中文化考生本二以上累计上线463人,体育、艺术类考生本二批以上上线172人;本一、本二上线率均闯入廊坊市重点高中前三行列,而且三河市文、理科的状元和榜眼均花落我校,又一次实现了新的突破,创造了新的辉煌,我校也再一次被三河市教育局授予“高考工作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顽强打拼结硕果,励精图治谱华章。现将2011--2012学年度教学工作总结如下:一、抓师德建设,促专业发展,努力提升教师队伍的职业精神和教学水平。本学年,我校坚定不移地加大教师队伍建设的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打造“高师德、高学识、高能力”的教师队伍,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利用全体教职工大会、年级大会、大组教研等一切机会,进行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和职业责任教育,增强教师以身立教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开展“以师德为先导,培养高远的精神境界;以意识促行动,培养高雅的行为习惯”的主题教育;坚持“三级培训制度”,健全学习机制,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大教师学习和培训的力度;通过完善《教职工量化考核实施细则》《干部教师廉洁自律的若干项规定》进一步推进行风建设,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在新的形势下做到“敬业乐业,严谨治学,为人师表,关爱学生,团结协作,潜心科研,廉洁从教”,葆有刚正不阿的浩然正气,充满激情的蓬勃朝气;富有主动性、创造性的灵气,襟怀开阔、无私无畏的大气。通过抓实教研组、备课组的集体研讨制度,抓实各种公开课的功能,抓实“听课互学”、“听课促教”制度,抓实“六个一工程”(即每学期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参与一项课题研究、提供一个实用的教学设计、上一节公开课、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教学反思或论文、命制一份较高水平的试卷),抓实教师业务考试制度等措施,努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继续抢占青年教师培养这个教育的战略“制高点”,切实加强青年教师的教育和培养。一是认真落实好对新教师的上岗培训、师徒结对子活动,加快青年1教师专业成长。二是开展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课件制作比赛,“高效课堂”讲课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青年教师的能力得到展示和锻炼。三是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业务比赛,提高青年教师的职业技能,促进专业能力的提高。四是严密组织青年教师业务考试并对成绩优秀者进行大力表彰,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五是积极展开“优秀青年教师后备人选的选拔推荐”工作,切实建立起学校骨干人才的培养梯队。二、狠抓常规,深化课改,全力推进教学工作的新突破。抓好教学常规的落实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本学年我校突出抓好过程管理和细节管理,注重规范和实效,严格落实常规教学工作的检查、反馈、指导和改进制度,狠抓备课、上课、辅导、研讨、作业和检测等各个环节的教学行为,提出“我的课堂我负责,我的问题我解决”的课堂负责制度,增强教学的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品牌意识;注重健全教学领导包组、听评课、课堂巡查等教学督导机制,建立“查、问、比”的年级间竞争机制,形成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教学局面,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更新理念、深化课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实现教学质量新突破的关键。本学年我校在“坚持高效课堂,不搞统一模式,摒弃形式主义,提倡百家争鸣”的课堂改革基本思路指导下,积极稳妥推进课堂改革,深入扎实开展“高效课堂建设”活动。1、出台标准,全员培训。在出台了《三河二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打造优质高效课堂”的实施方案》的基础上,经过广泛征求广大教师意见和校委会的不断修改、完善,我校出台了《三河二中高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由校长亲自带领全体教职员工认真学习《方案》和《标准》,与老师们交流《走出高效课堂认识误区》的心得体会,提出“教的科学,学的高效”“讲必准确,讲必精当,讲必画龙点睛”“巧妙讲解,恰到好处地点拨引导”等真知灼见。2、提高认识,强势推进。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全校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打造优质高效课堂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打造高效课堂的驱动力和执行力,以“高效课堂”为突破口,推进本年级、本学科教学工作快速、优质、高效发展和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要求三个年级都要安排好“高效课堂”公开课,让每位教师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高效课堂”的研究中来,把精力、时间多投入在备课上,把智慧、本领多显示在课堂上。3、开展活动,深化改革。为进一步带动课

雨巷****碧易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