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与妻书 第一篇:与妻书与妻书林觉民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的实词、虚词。2.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文中有深刻内涵的句子。3.通过诵读,感悟文章情感,体悟作者为天下人谋幸福的革命豪情和理性自觉。教学重点1.掌握文中的实词、虚词。2.理解文中有深刻内涵的句子;了解文章将儿女之情与革命豪情相结合以及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教学难点理解文中林觉民在对爱妻子、爱国家的两难选择中作出抉择的情感历程(作者如何由对妻子的爱上升到对民族国家的大爱,两个爱如何统一)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匈牙利诗人裴多菲诗作引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九十年前,中国也有位革命者,用生命和挚爱,谱写了这样的文稿《与妻书》。二、课前预习要求1.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流畅地通读全文,初步疏通文意。2.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画出蕴含真挚感情、内涵丰富的句子。3.反复朗读全文,体味文中的儿女情长和革命豪情。三、作者绍。林觉民(1887-1911)辛亥革命先驱,“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字意洞,号抖飞,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十四岁进福建高等学堂学习时,即深受民主思潮影响,倾向革命。1907年赴日本庆应大学留学,加入同盟会。1911年春,得知黄兴、赵声将发动广州起义,即归国返乡,组织几十名革命志士赴广州参加起义。起义时,领先袭击总督衙门,负伤被捕。在督衙受审时,他毫无惧色,且当众演说,声讨清廷反动罪行,宣传革命思想,后从容就义。四、注意相关文言知识。1.朗读课文,体味作者感情。2.注音释义意映卿卿如晤(晤,音wù,相遇、见面,引申为面对面)的的非吾所忍(的,音dí,实在、的确)3.学生讨论交流。(1)文中的多义词,如:①且以汝之有身也(怀孕);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自身)。..②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信),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写)。..③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代词,他),吾亦望其言是实(代词,那),独善其身(代词,...自己),汝其勿悲(副词,表示期望).(2)词类活用现象,如:乐、瓜、老吾老、幼吾幼、偶、尽„„(3)找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如:①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②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4)学生自己翻译课文,老师释疑、点拨。五、展开质疑、讨论活动。(1)作者的衷情是什么?明确:作者“忍悲”所言衷情是:“吾至爱汝”并“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从而“使吾勇于就死”,并“敢先汝而死”,进而慰“汝不必以无侣悲”。(2)作者是围绕什么来表达衷情的?明确:作者围绕“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实际上即“吾衷”二字来表达衷情的。(3)作者是怎样表达衷情的?明确:全文以“忍悲为汝言”的“吾衷”为主线,结合抒情忆事,进行深刻的说理,表达了“吾至爱汝”又不得不“忍舍汝而死”的复杂的思想感情。全文按主线“吾衷”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忍悲为汝言之”——交代写信的原因和心情。思考:①作者为什么要悲呢?②为什么要诉“吾衷”?第二部分:(第二至四自然段):从情理、事势、后事等几方面具体阐述“吾衷”。这是本文的主体部分,对“吾衷”作了真实、深刻、详尽的阐述,感人肺腑,教人激奋,慰人勿悲,从而达到了作者写信的目的。第三部分:(第五至六自然段):加深言情,情深永相旁;深入说理,志高不幸生。这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和加深。这样就全面地阐明了“情至生死永相旁,志高不幸生中国”的真情实理,使全文的言情说理达到了至善至深的地步,显示了作者的情操、理想之高尚,突出了作者文笔之精粹。(4)想一想,这篇绝笔为什么会感人至深?明确:文章第四自然段,作者以深情的笔墨记叙了几件往事,表达了对妻子的爱恋和为妻子着想“无所不至”的一片真情。这种“吾至爱汝”的夫妻之情至诚美好,令人感动;但更令人感动的是,“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的献身精神及由此而阐述的道理。林觉民为造福天下放弃自己幸福和生命的说理过程,是对其挚爱陈意映的说理,更是对自己的说理。正是因为它是对革命者本身的说理,革命者本身才由意志作出决断,自愿牺牲本身的生命、幸福、自由,以及与此相关联的家人、好友的幸福、情感,投身于革命洪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革命者的人性的光辉和理性的自觉。六、写作技巧小结。想一想,这篇文章在写作方面有什么特点?(明确: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1)通览全文,很多语句都是直接抒情的。从开头的“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到末了的“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这些话语,正是面临为革命英勇献身之时,从内心汹涌而出的强烈的感情浪涛。(2)为了抒情,烈士很自然地记叙了一些往事。

安双****文章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